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2例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3 09:13:52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2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9月份我院锁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体外钢板固定治疗)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非手术治疗)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愈合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73%,与对照组(愈合率为7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比较,经统计分析,P

【关键词】 体外钢板固定;克氏针固定;锁骨骨折

作者单位:114002 鞍山市中心医院骨科一病房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临床上常使用“8”字石膏外固定、克氏针或重建钢板内固定等治疗方法[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采用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旨在探讨更为理想的锁骨骨折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9月份我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313±42)岁;对照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26±46)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以及CT检查证实为锁骨骨折。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情况、骨折原因及基本病情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并与入院72 h内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钢板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后,在不妨害复位的前提下进行小范围的扩大伤口处理,尽量不破坏骨膜。②复位以及固定骨折断端(腹膜钳固定)。③尽量少剥离骨膜或不剥离骨膜, 复位后用腹膜钳固定骨折断端, 将钢板贴在锁骨外内侧。④环锥刺孔,在钢板孔内从皮外直接用骨钻钻孔。⑤软组织包绕钻头,取下钢板。⑥拧入螺钉、螺帽、螺帽垫及体外钢板夹紧钢板。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固定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6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愈合38例,愈合率为927%,发生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疼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愈合30例,愈合率为732%,发生感染3例,延迟愈合4例,疼痛2例,骨不连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与锁骨的特殊生理结构有关。锁骨是呈“S”形的长骨,主要结构呈致密的蜂窝状,并且无明显髓腔。中1/3是内外两段的移行交接部位,较细,耐受力较差。强大外力作用于弯曲的锁骨时形成剪式应力,而且无韧带和附着肌肉在锁骨中l/3段加固,因此锁骨中1/3是骨折的好发部位[2]。传统观点认为保守疗法治疗锁骨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功能,而且损伤小,应为锁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虽然手术方法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临床并不提倡,但是部分锁骨骨折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例如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骨不连等情况。在选择手术治疗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手术指征。现代研究发现保守非手术疗法的畸形愈合率高,延迟愈合率可达30%左右以及发生骨不连等并发症[3]。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手术治疗在临床逐渐被推广使用。体外钢板固定术是一种新型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其优点在于:①锁骨骨折选择复位后有利于明确骨折复位情况,穿钉方便。②锁骨具有丰富血供,愈合较容易,愈合的轻度畸形对功能不产生影响。③钢板具有在可扭转的特性,塑形能力强而且方便,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具有万向功能的部分传统外固定器固定针夹具。由本次实验,可以明确看出,治疗组患者愈合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愈合率为7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

参 考 文 献

[1] 刘威, 郑文渊 锁骨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20):88.

[2] 吉旭彬,杨照田,董传珍 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5455.

[3] 张智,李杰,吕明,等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比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24(1): 18541856.

上一篇: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体会 下一篇:髋臼骨折的治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