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试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

时间:2022-05-13 08:15:25

浅析高中化学试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

【摘要】任何试题都包含着信息,有些提供的信息很明显,也有些提供的信息较隐蔽。高中化学试题命题者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敏捷而严密的思维能力,常常在题干中设置一些隐含条件。若对试题中的文字表述不作深入剖析,稍不注意就被忽视,使得解题陷入困境甚至误入歧途,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下面通过高三第一轮复习结合所用复习资料通过典型例题介绍几种挖掘隐蔽条件的类型及其方法作些探讨。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隐含信息 概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规律

1.隐含信息在概念、定义中

在化学的理论学习中,也存在很多的概念、定义,如:中和热、燃烧热、溶解度等等。我们必须认真的分析、深入的理解概念包含的内容和其中的隐蔽条件。

例1.有热化学反应H2 SO4 (aq)+2 NaOH (aq)〖FY(=〗〖FY)〗Na2SO4 (aq) + 2H2O;

H=-114.6 kJ/mol。中和热为( )

A.-57.3 kJ/mol B.57.3 kJ/mol C.-114.6 kJ/mol D.114.6 kJ/mol

解析:中和热是指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释放出的能量,对于定义,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生成1mol水时对应的能量,其二是释放出的能量,语言中隐蔽着已经包含的“-”号。答案:B

2.隐含信息在性质中

2.1 隐含条件在物理性质中。

在考察物质的物理性质中,主要隐含在物质溶解性、空气浮力、密度大小、以及压强等等。

例2:(2010 长治调研)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JZ〗〖XC11.TIF;%50%50〗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的HCl气体。操作是〖CD#3〗。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的NH3。

②缓慢开启活塞K3,A管中的现象是〖CD#3〗。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CD#5〗;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CD#5〗。

解析:该题设计新颖,信息很隐蔽,隐含了HCl气体和氨气对空气的密度大小这个物理性质,如果没找到这个隐蔽条件思维会受堵。

发现了这个信息要在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HCl气体,需在A与大气联通的条件下充入,因ρ(HCl)>ρ(空气),故需打开K1,在K2通入至K1处有HCl逸出(有白雾出现);若缓慢打开K3,则NH3进入A管并发生反应NH3+HCl〖FY(=〗〖FY)〗NH4Cl,而产生白烟,压强减小,石蜡油充满B管(剩余的NH3恰好充满A管),若观察不到上述现象,则可能是HCl中混有空气或石蜡油两端的液面不相平所致。

答案:①先开K1再开K2,从K2通入干燥的HCl气体,K1处产生白雾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关闭K2,随即关闭K1.

②有大量白烟产生;B管内又充满石蜡油;A管中HCl混有空气或未使石蜡油两端液面相平。

2.2 隐含在化学性质中。

例3:(2010 成都模拟)下列铵盐①NH4F ②NH4Cl ③NH4Br ④NH4I,其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WB〗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DW〗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要注意的隐蔽条件是HF、HCl、HBr、HI的水溶液的酸性强弱。

铵盐受热分解的过程就是NH+4将质子转移给酸根离子的过程,阴离子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铵盐就越容易分解,对于F-、Cl-、Br-、I-四种离子,氢化物越稳定,对应阴离子结合H+能力就越强,所以四种铵盐稳定性顺序中A选项符合题意。

例4:(2009 邢台模拟)室温下,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Cu2+、Cl-、NO-3 B.K+、Na+、SO2-3、S2-

C.K+、Na+、AlO-2、SO2-4 D.Ba2+、Fe2+、NO-3、Br-

解析:A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共存;B、C项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D项,当溶液呈碱性时,Fe2+不存在,当溶液呈酸性时,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SO2-3、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种组合常常较为隐蔽,做题时要特别注意。

3.隐含信息在化学反应规律中

化学反应的发生,都有着其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如:氧化性强的制出氧化性弱的、强酸制出弱酸、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等等,我们只有在分析清楚该反应的原理后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5:(2010 济南质检)向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JZ〗〖XC12.TIF;%50%50〗

解析:该题为图像题,隐含了Al(OH)3与NH3?H2O 的碱性强弱,即先比较NH+4与Al3+结合OH-的能力。若NH+4先与OH-结合,则生成的NH3?H2O还是能与Al3+结合释放出NH+4,故结合OH-的顺序为:先Al3+,后NH+4。再分析Al(OH)3与NH+4结合OH-的能力:若Al(OH)3先与OH-结合,则生成的AlO-2会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NH+4+AlO-2+H2O〖FY(=〗〖FY)〗Al(OH)3+NH3,又生成Al(OH)3沉淀,故结合OH-的顺序为:先NH+4,后Al(OH)3。当NH+4完全变为NH3?H2O后,随NaOH溶液的加入, Al(OH)3沉淀开始溶解至全部消失。因此各阶段反应的顺序为①Al3++3OH-〖FY(=〗〖FY)〗Al(OH)3,②NH+4+OH-〖FY(=〗〖FY)〗NH3?H2O,③Al(OH)3+OH-〖FY(=〗〖FY)〗AlO-2+2H2O.

例6:在含有1molHNO3和2molH2SO4的混合稀溶液中,加入1.5molCu,加热,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 )。

A.5.6L 〖WB〗B.11.2L

C.22.4L〖DW〗 D.44.8L

解析:分析本题时,若认为Cu只与稀HNO3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

3Cu+8HNO3〖FY(=〗〖〗〖FY)〗 3Cu(NO3)2+2NO+4H2O,可知Cu过量,计算得V(NO)=5.6L,得出错误的答案A。导致失误的原因是:忽视了H2SO4中的H+、Cu(NO3)2中的NO-3组合成HNO3与Cu可发生反应这一隐含条件,因此该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

3Cu + 8H++2NO-3〖FY(=〗〖〗〖FY)〗 3Cu2++2NO+4H2O

3mol 8mol 2mol 44.8L

1.5mol 5mol 1mol V

由计算可知,H+过量,Cu与HNO3-完全反应,得NO的体积V=22.4L,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

[1] 《步步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例析高考试题中隐含条件的类型》.

[3] 《例谈化学试题中隐蔽条件的挖掘》.

[4]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一版.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多元组合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