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3 07:27:29

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摘要】 专用通信网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国家的层次是必备的,无论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还是对一些突况的处理,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作用巨大,本文将从现实出发,剖析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专用通信网 应急通信 应用

最近几年,一些著名的大型活动被我国成功的举办,我国的管理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许。但是,在种种华丽成功的背后是专用通信网在通信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一、专用通信网的定义与应用

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来看,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公众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从字面上便可以知道,为自己部门专门提供通信作用的网络称为专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根据“设备所有权”、“网络分布状况”、“拥有专网的机构”可以分为三类。而专用通信网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国家政府机关、军事、运输以及气象等部门的调度、指挥。在维持国内稳定、保护国家安全、处理例如恐怖事件的特殊情况等方面,专用通信网被需要。对于国家的政府机关、职能部门、服务部门都需要专用通信网来维持其稳定的需求。

二、专用网的特殊性

广大人民作为消费者为运营商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使用的网络通信属于是公众通信网,国家的通信系统地必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公众通信网。当下的公众通信网主要由有线网、无线网、数据网以及卫星网共同构成,公众网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日常通信需求。而专用通信网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往往都是某一个专门的系统或者是部门。专用通信网是为了满足单个部门的特殊需求。专用通信网与公通信网的不同点不止是在服务对象上,不同的设计原则是公众通信网与专用通信网的本质区别。 公众通信网是为了给群体服务,不会将一个固定的通信通道提供给某一个消费者。而专用通信网有着对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高要求,在公共安全方面、交通运输方面、水利电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针对性。专用通信网对于室外道路的建设尤其是重要的、敏感的地区是去建设的重点位置。专用通信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要性。

三、应急通信的意义

目前的公共通信网是由中国的三大通信运营商所运行的,我国曾出台《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由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负责,实现了现阶段我国的应急通信。然而通常来讲,公众通信网是为了大众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当出现不可抵抗的自然地质灾害时,公众通信网的基站毫无抵抗能力,而专用通信在一定的自然灾害下,能够保证通信的畅通,这就突显了专用通信的作用。应急通信便是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对外保持通信的畅通。尤其是在“报警、预警方面”、“应急联动与调度指挥方面”、“政府间通告方面”。当遭遇突况时,政府部门不但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消息还需要在第一时间指挥的命令,以及向上级传达消息、反应情况。

“公安武警、消防官兵”都属于政府的应急调度范围,而政府在传达调度指令时往往都是使用的专用通信网在内部进行传达。专用通信手段作为应急主体的主要调度工具,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有序、流畅的串联起来。国家的应急平台体系正处于不断建设之中,其建设是建立在专用通信网的基础之上。

四、不可替代的专用通信网

根据当下的情况来看,在应急抢险以及现场的通信保障等方面,我国的公共通信网都在不断的进步中,包含有部分集群通信设备在内的各类应急通信车被增配到了各个地方。然而,专用通信网是不可替代的,并不是公共通信网拥有了专用通信网的专用通信设备就能够代替专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是能够满足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无论是在日常还是在紧急情形下都能够保持畅通、能够指挥自如的专用通信通道。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与国际形势中,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性便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所提出更高的要求,一项重要且必要的课题便是各级政府要在无论复杂程度如何的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够保持通信的畅通。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国家出于保持国家社会稳定的考虑,有可能国家会实施公共通信网的强制管理措施,届时,专用通信网将在保障政令的畅通、政府对于紧急情况的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当下国家体制中,国家的管理体系便决定了,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处于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地位。

五、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通信网的建设在突飞猛进的进行,但是,专用通信网因为其特殊性必定是不可取代的。无论社会发展到哪种程度,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用到应急通信时,发挥主要作用的必定是专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具有安全性和牢固性,能够保证应急通信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丁锐.专用通信网在应急通信中的地位[J].中国无线电,2012.03(26)

[2]李青,杨树强,陈建辉,刘朝阳.基于应急通信的多网融合信息安全网关设计与实现[J].移动通信2015.04(30)

[3]郑林会,陈山枝,毛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信网技术,2012.07(15)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情境设置的原则与方法 下一篇:基于认知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