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理性成长

时间:2022-05-13 06:23:39

网上支付理性成长

中国的网上支付远远没有迎来它的鼎盛时代。

“10年了,也是到了监管的时候。如果再不监管,就离开正道了。”在4月18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举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易宝支付首席执行官唐彬在接受《互联网周刊》的采访时说。

唐彬说这话的口气更像是一个家长或者旁观者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叛逆少年所下的忠告。但作为这个少年群中的一员,唐彬和他的公司见证了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兴起。就是在这次电子商务大会上,数十家国内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厂商聚集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像唐彬这样,发出接受监管的呼吁。

这是一个发展了10年的产业。10年前的1998年4月16日,伴随鼠标轻点,深圳南山区的彭先生通过招商银行“一网通”网上支付系统购买光碟,从而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网上支付。但直到今天,中国的网上支付远远没有迎来它的鼎盛时代。它既不是一个成熟理智的成年人,也不是一个新生的幼儿,而更像一个野蛮中生长的少年,时不时需要大棒和鞭子,来约束它飞速成长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非理性和疯狂。

野蛮生长

也许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个少年的“成长史”。只有在理清了中国网上支付的大致发展脉络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网上支付产业在发展到第十个年头之后,所处的状态。

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实是,中国网上支付真正实现野蛮生长,迎来其第一个拐点,是从03年那一场遍及全国的非典灾难开始的。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人的支付习惯发生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也为更多的第三支付平台催生出一片新的蓝海。从此,中国的电子支付发展开始像脱了缰的野马,以每年超负荷火箭般的速度在快速野蛮生长。

“当时SARS在北京,我们跑到北京来,发现这是一个好时候,因为大家不愿意面对面交易了,需要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唐彬回忆起2003年的那一场给全中国人蒙上了一层阴影的灾难时说。

时光从2003年开始再往前倒流5年,回到1998年,招商银行“一网通――网上支付”投入运行,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互联网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最初是银行在扮演着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一个重要的角色――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崭露头角,却是在1999年。1999年,首信易支付首次提供了跨银行跨地域在线交易的网上支付服务平台。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个叫阿里巴巴的 B2B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成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公司几年后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当中的领头羊,占据了中国第三方支付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草根出身的第三方支付真正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要到6年之后的2005年。2005年,阿里巴巴打造出交易服务工具“支付宝”,以第三方帐号进行资金代管,保障交易安全,并承诺对资金风险进行全额赔付。同时大量风险资本涌入,促使支付企业数量激增,至2005年就达50多家。同年,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商在中国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贝宝”。腾讯推出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拥有了信用保障的优势,这类支付工具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就是中国在线支付市场野蛮的发家史。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第三方支付厂商纷纷发出要监管的呼吁,究竟是不和谐的声音,还是基于别的考虑?

家长管制

这些呼吁并非空穴来风,或者是单纯的自省自律,一根驱赶在背后的大棒是《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数易其稿,以及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在盛传的央行要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消息。

央行作为监护人之一,其目的是什么?显然并不是要把这个快速壮大的少年扼杀掉,而是用略带威胁的口吻提出警告,帮助这个少年更健康明朗地成长,而这也许也是第三方支付牌照迟迟不发的原因。“所谓发牌照不是为了不让你做,是让你做得更可靠,发展得更稳定一些。”首信易支付总经理高佳卿分析说。

尽管第三方支付牌照依然是“千呼万唤始不出来”,但它显然已经成为悬在所有第三方支付厂商头上的一把利剑。很多电子支付厂商都按照《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以及第三方支付牌照所透露的信息来不断地规范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发展中的循规蹈股的健康少年,而不是被大棒和鞭子驱赶着前进。

“牌照会不会出?第一,当然迟早得出,行业是需要不断规范的。第二,虽然去规范,但不会下一个紧箍咒,因为行业是需要发展的,不会定得很死,可能是一个宽泛的原则,然后不断增加新的解释;第三,即使现在不出,每家为了有竞争力,为了将来更好的持续发展,其实每一家都在不断完善和规范自己;除此之外,大量的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在不断进入中国,他们先进的金融体系和风险方法措施和运营经验,其实从某一个程度上完善了产业环境。”高佳卿日前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作出了这样的分析。

而支付宝新闻发言人孔非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也表示,“支付宝非常希望这样的工具出来。”“我们很愿意规范自己,这个市场鱼龙混杂,我们希望是良性发展,而不是恶性竞争。”自从央行传出即将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并发放有关电子支付牌照的消息之后,支付宝就开始加强内部监管服务体系的建设。

孔非透露,支付宝一直跟央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央行常常会派人到支付宝公司去考察整体运作和业务发展方面的情况。“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国家出这一套东西出来,同时我们积极的配合,他们对各种各样问题的研讨,我们会提供一些经验和实例来给他们做参考。”

理性的带头大哥

“支付宝要成为中国最健康的支付平台。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支付宝,我想都不会想,会在一秒钟内把这个公司(支付宝)全部送给国家。”这是马云在一次发言中对记者所说的话。

外部人可能会笑言,这只是马云的又一次不切实际的吹牛,符合马云的一贯的作风。但支付宝内部员工却不止一次用严肃的口吻对记者提起这段话。 “我们甘愿做中国支付发展的试验田,信誉体系监管的小白鼠。”孔非在转述完马云这段话之后总结说。尽管是在一个热烈而非理性的环境当中成长,尽管马云的每一次承诺都给人感觉冲动而非理性,但这些貌似非理性的承诺却在每一次的事实中得到了印证。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队伍当中,支付宝的举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早熟而理性的带头大哥。

支付宝为什么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要花大钱在互联网诚信体系的宣传上面大做文章?外界一开始对此并不理解,“全额赔付”制度让很多人都认为马云疯了。“阿里巴巴集团刚推诚信体系的那时候,外界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又不能赚钱又没有意义。”在一次聊天中,淘宝网公关经理卢维兴对记者说。但随着中国网上支付发展到第十个年头,支付宝的“非理性”举动越来越多的得到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赞同和追随。因为在网上购物,用户最担心的就是用户诚信和支付安全问题。

与其他支付厂商不同的是,支付宝认为诚信环境的建立,并不是在虚无缥缈的口号上面。只有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才能真正建立起商户、消费者、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支付信用体系建立的联盟。“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信用这东西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可以相互带来价值的。”孔非对记者说。

去年5月份,阿里巴巴CEO马云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邀请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坐在一起,讨论双方的合作机会。马云这次要游说的其实并不止工商银行一家银行,他的目的是让银行同意支付宝公司提出的“七天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计划”。支付宝希望通过把企业诚信通用户在网上交易累积下来的信用,作为参考,结合银行一套的程序,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在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中央电视台2套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则以“信任”为主题的60秒公益广告,广告的口号是“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是支付宝在京正式启动“支付宝互联网信任计划”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支付宝公司了国内首个“互联网信任标识”,超过4700万支付宝会员和32万企业用户被陆续插上“信用标签”。

按照孔非的说法,支付宝是甘愿做中国网上支付诚信环境试验场的小白鼠。但业内分析人士则表示,支付宝推出这个“公益”式活动,实质谋求的是获得标准制定者和行业权威话语行使者的身份。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支付宝的目的都已经达到。

竞争还没开始

“在我们看来,支付市场的真正竞争,还没有开始。” 支付宝公关部经理陈亮《互联网周刊》说。

一份今年年初由艾瑞咨询机构的《2007-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研究显示, 2007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突破1000亿元,预计2008年仍将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有望达到2100亿元。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但它在众多第三方支付厂商的眼里,却是微不足道的。尽管面临着法律滞后、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但几乎每一家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的第三方支付厂商都认为,相比庞大的中国市场和飞速膨胀的GDP数字来说,现有的中国支付市场只不过是被啃了一个小小缺口的巨大馅饼。

“1000亿占据中国未来整个支付市场不到1/1000。这个市场还很小,最关键的还是看你的模式对不对,有没有足够生命力的模式,能不能随着整个行业来成长。”唐彬对《互联网周刊》说。

尽管在这份报告中,支付宝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陈亮却对记者表示,支付宝所受到的评估只是个保守的数字,支付宝内部并不认同这个数据。“支付宝今年的交易总额目标是1500个亿。”陈亮对《互联网周刊》说,而这远远超过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的总额。看来这是一个急速膨胀的市场,包藏不住第三方支付厂商那跃跃欲试的野心。

那么,什么将成为催进中国网上支付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支付发展到现在,必须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支付产品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上面商户的需求;第二是有支付上面的新的增值业务的创新。”首信易支付总经理高佳卿总结说。而孔非也认为,“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创新始终是我们公司当中最终核心的部分。因为你创新了,才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东西。”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竞争者都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上一篇:惠普决战服务之巅 下一篇:网络营销之时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