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平权"机制回填"文化鸿沟"

时间:2022-05-13 04:20:49

【前言】用"文化平权"机制回填"文化鸿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所谓“平权”,就是每个国民应该享受差不多的资源、有平等的机会,也就是说政府应该给公民提供公平的经济、文化上的服务。但是也要承认因为历史、地理、体制、经济成本等原因,不可能完全公平,也许永远也无法完全公平。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措施应该尽量缩减这种不公平...

用

周文翰 退居二线的名记,无心插柳的艺术投资和文化产业咨询专家。

所谓“平权”,就是每个国民应该享受差不多的资源、有平等的机会,也就是说政府应该给公民提供公平的经济、文化上的服务。

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也分享了住在北京的某些好处,比如常能看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展览,有更多机会听到音乐会、看话剧演出以及中外政府交流的一些文化项目。可是走出百多公里,到河北的地级市、县城就出现惊人的“文化落差”:极少有美术馆之类有常规活动的文化设施,也没有北京常见的各类文化活动。

这当然与各地的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央集权体制造成的资源落差:首都北京相对全国各地的县市,对文化资源的垄断相当严重,比如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博物馆、剧院,太多的公共文化资源集中在北京,让地方省市—— 除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稍好点——显得多少有点贫瘠。各地民众如果想看到故宫、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作,要么花费不菲的金钱、时间成本,挤上飞机、火车、汽车来北京瞄一眼,要么就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的夸张解说。

夸耀故宫、国家博物馆保存的上百万件藏品是如何丰富、珍贵的文章、影视剧汗牛充栋,但少有人关注民众如何更方便地接近、欣赏它们。事实上,故宫博物馆等国立博物馆以及文艺演出团体长期以来是全国财政支持的,可这些中央院团、博物馆很少去地方展演,即使去很多文艺院团,也倾向用高价商业展演的方式出场,普及型、公益性的举动绝少惠及地方。

所谓“平权”,就是每个国民应该享受差不多的资源、有平等的机会,也就是说政府应该给公民提供公平的经济、文化上的服务。但是也要承认因为历史、地理、体制、经济成本等原因,不可能完全公平,也许永远也无法完全公平。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措施应该尽量缩减这种不公平,特别是体制、人为造成的不公平,而不是相反,更不能继续保持甚至拉大这种不平等。

比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珍藏,在考虑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探索如何为全国民众更方便的欣赏呢?方式方法很多,走出北京至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是否可以考虑在华南和西北设立两个分馆;另外一个就是故宫可以考虑和地方省市的机构合作,进行更多的巡回展览,回馈国民。

除了类似的常规性“平权”制度——建立分馆和巡回展演制度,中央政府也可以和地方合作,学习、策划一些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这实际也和文化资源分享有关,比如欧盟每年在欧盟范围内选择一个城市做文化之都,欧盟、该国、该地区和该市会各投资一部分钱,合力举行各种文化展演活动。类似的,中国完全也可以每年评选一两个中华文化之都,除了当地组织一些活动,中央掌握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资料馆等也分别为当地策划公益性的特别展览,一方面可以让当地和附近地区的民众得以就近欣赏平日无法轻易一见的文物、演出,另一方面也有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好处。

文化平权不仅需要把中央掌握的文化资源和地方建立一种分享体制,各省也要把集中在省会的文化资源和下属市县建立分享体制,让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大致公平的享受各级公共机构掌握的图书、电影、文物艺术品。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实现不同层级的公共图书馆、电影资料馆等的资源共享。这里面,既要政府在公共政策设计上有新的观念,也需要进一步发挥民间的、商业的渠道。

上一篇:论电视新闻的平民化 下一篇:中国书画:略显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