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音乐教育改革中的审美核心

时间:2022-05-12 10:22:49

研究音乐教育改革中的审美核心

摘 要:教育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除了需要掌握音乐乐理知识、乐器演奏方法等专业技能以外,学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育改革中,应该将审美变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创作音乐,本文分析了音乐教育改革中以审美为核心的内容,具体的改革方法,旨在促进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审美核心;方法

音乐教育与其他的科目不同,其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具有审美性,但是在平日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只注重传授音乐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技巧等,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音乐教育改革中将审美作为核心内容,也是必然的。以下分析了以审美能力为音乐教育改革核心的具c体方法。

1 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审美的教学,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音乐

音乐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音乐作品以及创作音乐,因此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加强欣赏音乐的教学。欣赏也是审美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能够让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听歌曲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演唱者及歌曲要表达的情感,音乐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方面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中有利于审美教学的内容总结起来,保证选择的内容能够加强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1]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要急于将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情感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缺少相应的知识的情况下,对消化这些知识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歌曲的情感前,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歌曲的背景,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语言以及音乐要素,体会到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运用,才能进一步的了解它的艺术特点。

课堂的教学资料对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保证有充足的教学资料,如果课堂只靠教师讲授而缺乏有用的教学资料的话,学生在接受和整理知识时就会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且只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会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沉闷,长期如此,会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知识和教材的掌握也会不足。为了长期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资料就是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图片、影片、挂图等教学资料的使用,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唱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音乐对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故事、讨论以及观看同学的表演等都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时,音乐教师可以配合歌曲创建一些情景,通过情景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情感,在学生知道表达思乡、爱乡的情感后,进而对这首歌曲的背景等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景中发挥自己想象力,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歌曲情感,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审美教学效果。[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装备,因其独特的优点,让它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大音乐的功能,比如在欣赏歌曲时,利用多媒体不仅能够欣赏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歌曲的MV,通过听和看双重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深入,或者利用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展示课件时,加上教师的动情讲解,会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对音乐学生有兴趣。例如,在学习《冬之旅》时,这一单元中包含了《踏雪寻梅》《我爱你,塞北的雪》《咏雪》以及《十一月雪橇》这四首歌曲,都是表现了冬季以及雪景,在学习这四首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以及影像,将这些场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体会雪景的壮观以及冬的美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又能让教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成果。

2 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责任

2.1 找寻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教材、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教育改革,对于教材也需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并能够将适用于审美教育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其加以强调,扩大效果。比如在学习节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在敲鼓时,感受其中的节奏,让学生的审美领域得到扩展,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3]音乐课是体现美育教育的一个途径,也要对表达美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学生能够同时掌握知识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营造课堂审美氛围

审美教育理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表演与观看表演都是一个能够营造氛围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舞台,展现自己和锻炼自己,不仅能让表演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课堂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也能让观看的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教学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准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还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将学生的作品播放出来,让学生之间进行欣赏交流。达到更高的审美氛围。

2.3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达决定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示范。为了保证音乐课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们需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并精心准备适合学生音乐认知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的仪表到示范授课,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渗透审美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为音乐课堂营造审美的氛围。[4]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音乐教育也需要以审美为核心内容进行改革,教师要教会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会欣赏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而数字,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提高音乐审美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且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审美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体验,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提高审美度。

参考文献:

[1] 刘阳阳.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方法探索[J].北方音乐,2013(07).

[2] 刘满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王洋.解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通俗歌曲,2013(05).

[4] 武宗琪.音乐审美在音乐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导向[J].价值工程,2011(31).

作者简介:陈媛媛(1994―),女,河南义马人,周口师范学院2014级在读大专,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上一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与日用陶瓷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