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2 09:40:52

运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习兴趣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文章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 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及个人价值,因此学生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和自然地发展。教师上课习惯了“一言堂”,偶有讨论,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学地运用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设计趣味实验,引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精心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传统化学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一直是“教师提问题―教师演示―教师归纳”,缺少创新和探究。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由自己来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

在学习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单元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第54页第7题的有关信息,完成一个证明加碘食盐中碘的存在形式的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知道加碘食盐中的碘可能以I2、I-和IO3-的形式存在,假设可能是它们中的一种或两两共存或三者共存。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检验I2:学生提出了①用淀粉溶液变蓝的方法;②用四氯化碳萃取的方法;

检验I:学生提出了①用AgN03溶液;②用氯水或溴水将I-氧化为I2,再加淀粉溶液或用CCl4萃取;③用其他氧化剂将I-氧化为I2,再加淀粉溶液或用CCl4萃取等方法;

检验IO3-:学生根据氧化还原知识,认为加还原剂,将IO3-还原为I2后,再用检验I2的方法检验。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后,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法,最后选择出最佳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学生证明加碘食盐中没有I2;因为有大量Cl-干扰,不能用加AgN03的方法检验I-,可采用加氧化剂把I-氧化为I2,再用淀粉或CCl4检验;由于I-和I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所以也排除了I-和IO3-共存的可能。

对于有研究意义的小课题,都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研究的乐趣。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同时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原因。

总之,在教学中,应尽量采取各种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活泼、生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下一篇:重视语感训练 领略古文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