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分析

时间:2022-05-12 08:09:15

超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分析

摘 要:通过超低渗油田开发的储层特征以及及开发实践分析,提出并明确了超低渗油田的特征,并从相应油田开发的实践应用出发,明确超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的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政策,提高注水开发效率。

关键词: 超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特征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85-02

低渗和超低渗油田是相对的概念,现在暂时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相应的专家通过研究了解到,当前条件下,低渗油田的可分为三类,一类未一般低渗油田;二类为特低渗油田;三类为超低渗油田。这一分类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随着石油勘探规模的不断扩大,低渗油田发现的数量以及规模不断扩大,可知低渗油田的储量的开发已成为了油田稳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但低渗和超低渗油田物性差、产量低,大多为岩性油藏,天然能量匮乏,由此对该类油田的注水开发,尽快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实现相关企业持续发展的重点。

1 超低渗油藏地质特征

(1)油田构造背景相对平缓。

油田位于盆地构造中部地区,区域构造相对平缓,局部地区近东西方面发育,隆起幅度不大,从而能有效聚集油气。

(2)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油层分布稳定。

(3)天然裂缝发育。

超低渗油田呈天然裂缝发育,但在地层条件下呈现闭合发展状态,根据取心井岩心所观测到的资料,相应的石油井呈现天然微裂缝,按照裂缝形成分类,可知存在构造应力裂缝和水平成岩裂缝。构造应力裂缝一般倾角87°,有时可见两组甚至以上的互相平行的垂直裂缝,裂缝大多被方解石填充,以下或无填充物。

(4)岩石颗粒细小,物性差。

油田的岩石颗粒较小,油田储层的孔喉细微,物叉,储层属于成岩型为主的根据相应的岩矿资料分析,长石含量49.8%~ 51.2%,石英含量2.1%~ 22.2%,岩屑含量8.6%~ 15.0%,杂基含量低(0~2.83%)。岩石颗粒分选较好,粒径细,粒度类型以细砂为主。超低渗油田的油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5)酸敏矿物为主。

黏土矿物的成分以酸敏矿物为主,水敏矿物较少。石油储层的胶结物主要成份是酸敏矿物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占据敏感矿物的80%,而水敏矿物较少,主要为自生水云母及伊蒙混层矿物,杂基微粒含量较低,重结晶显著,临界流速较高,通常不会产生迁移的现象。

(6)原始地层的压力较低,天然能量相对贫乏。

油田石油的范围与砂岩主体地层压力较低,低饱压差较小,天然能量贫乏。油藏的范围与砂岩主体的范围以及相对高孔和高渗区范围保持一直,以及砂岩致密带、相变带等岩性和物性的变化是油层油藏的主要控制要素,仅仅在区块的局部边水,但其存在的面积较小,物性较差,难以起到主动驱动的作用。

2 超低渗油田注水开发优化分析

(1)早期强化注水。

为了迅速提高油田地层的压力,构建强力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除了在现有的条件下,油田井区应实现超前注水,其余额主要以强化注水为主要的方式和手段。

(2)不稳定注水。

针对油田中的孔隙裂缝渗流区域,在初期的强化过后,达到了初步的效果,在油井实现了初步效果后,其单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随着油井的发展和逐步开采,油井中含水量上升,从而导致了油井井组的产油能力先将,为有效控制油田的含水量,提高驱油的效率以及波及系数,可采取不稳定注水方式。不稳定注水对孔隙渗流区以及孔隙裂缝渗流区能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

(3)沿裂缝强化注水。

针对油田井区裂缝发育,油井见水较快,裂缝线上油井水淹,侧向油井产气处于低压以及地产状况等问题,早期可采用裂缝强化注水,从而有效提高单井产量,同时还应随着油井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注水强度保证油井产量的稳步上升。后期裂缝性水淹导致对应油水井沟通、剩余油无法得到有效驱替,可采用区块整体化堵大裂缝,分注分采的开发手段提高驱替效率。

(4)控制单元注水强度。

针对大面积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到河流相沉积体系,当孔隙性油藏或微裂缝发育时,也可实行超前注水;在开发初期,需要控制单元注水强度,避免强度过大造成地层裂缝开启,油井过早水淹或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开发的深入,可逐步提高注采比,增加注水强度,保证地层能量,建立有效的驱替体系。

(5)三次采油提高最终采收率。

在部分规模较大的整装油田,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驱油效率低下,仅依靠强化注水已无法满足油田开发需求。为此,可结合地质特征,合理引入微生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及空气泡沫驱等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驱油效率及最终采收率。

参考文献

[1]李志明,杨磊,张金庆,等.海上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开发策略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1,(4).

[2]夏国朝,孔凡华,朱从军.早期裂缝识别技术在低孔低渗油藏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6).

上一篇:东方红型机车柴油机启动困难的原因和对策 下一篇:论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税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