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须引导大众走出养生误区

时间:2022-05-12 06:59:48

中医科普须引导大众走出养生误区

当今,大众对养生越来越关注。不同媒体、各种形式的养生宣传令人目不暇接,数量众多的养生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名目繁多、千奇百怪的养生类产品几近泛滥。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人们对养生趋之若鹜,一方面又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当前的中医科普,要避免将大众引向误区,且要引导大众从误区中走出来。

走出“重法轻道”的误区

“重法轻道”是指对待养生问题重视养生方法,轻视养生之道。养生之道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要求把对天地、对生命的理解贯彻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去,时时把握生命的节奏、调整对自然的顺应、保持身心的和谐。中国人的养生不仅局限于个人身体层面,还包含了对待自然的态度、处世的学问以及生活的艺术。

养生最重要的是理念、境界,其次才是方法、技术。其基本观念是顺其自然,不要把养生搞得很神秘、很玄妙;不要刻意追求仙方妙药,追求奇异的、高精尖、高科技的东西,更不可急功近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养生不注重过程、只看重结果,这是养生大忌。而加强传统文化修养,多读点经典著作,从古代先贤那里启发智慧,是体悟养生之道、走出误区的有效方法。

走出“重术轻理”的误区

“重术轻理”是指在养生过程中重视养生之术,轻视养生之理。养生之理是指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人的生理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其德,动静得其宜,既无太过,也无不及。如果不明此理,希冀一术以求长寿,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因为可以这么说,世有养生之道、养生之理,而无长寿之技、长寿之术。

天地合德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不能把握、不能控制的,贵在能“顺”,就是知顺应、能适应,而且要自然、要坦然,不对抗、不抱怨、不消极。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够把握、能够掌控的,贵在能“节”,就是知节制、能调节,而且要合理、要坚持,不要任意、不要无度、不可胡来。

能“顺”、知“节”,需要在生活中恰当地去把握。人不是机器,养生不能机械化,养生也不能标准化。当今的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大多是由于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的。究其原因,关键也是不知“节”,或用心、用力太过,或运动、休息不及,无论过与不及,皆不合“节”,导致身体不和。

走出重术轻理的误区,就要多学习、明事理,以智而养,关键是以中医的基本原理指导养生。

总之,当前应加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中医基本理论。只有根基牢了,才能走好我们的中医科普路,造福广大民众。

上一篇:文体阅读之抒情散文 下一篇:认识“非典近亲”中东呼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