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 第52期

时间:2022-05-12 04:45:16

论读书 第52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一、明确读书的作用

1.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和参与――这就开始了书的影响。所有这些,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就是“感情的传染”。书籍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书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书籍能陶冶我们的性情,书籍能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书籍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2.读书可以使人跟上时代。

不读书的人,不仅会变得浅薄,而且会落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只有明确了读书意义,人才能有兴趣参与到读书之中,读书有了目的性,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努力中,读书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二、慎重地选择书籍

1.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对图书的理解认同往往是通过直觉形象。向他们推荐介绍的读物总的要求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图文并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向理性图书方面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启迪。

2.读书要宁精勿滥。

奥斯卡曾经说过,“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叔本华说过,“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养成课外广泛涉猎的习惯,在博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选择,向学生推荐最合适的读物。选取的读物,首先应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其次要注意体裁的多样和广泛,故事、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兼顾。最后是内容要丰富多彩,知识涵盖面广泛,富有趣味性。

3.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阅读名著就像与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因此多读名著,能从中受益,得到启迪。

三、讲究读书的方法

1.不做书呆子,不要死读书。

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加入自己的理解,有见解,有创意,有思想,通过读书,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2.创设良好的读书情境。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音乐、美术兴趣浓厚,适当引入音乐、美术与表演等因素,创设生动情景,可以强化阅读效果。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可适当添加音乐背景、配乐朗诵,使学生调动情感,借助优美的乐曲体会文章的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绘画、表演,可以使阅读活动变得更富有情趣。

3.课内外结合,学会积累和应用。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两者应互相参照,紧密结合。教师应坚持一篇带多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验证。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还可以经常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相互交流启发。经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方法、规律,使课外阅读走上正轨。在读书过程中,还要注重妙词佳句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愁没词了,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培养读书的兴趣

要培养读书兴趣,首先要经过“知之”阶段,也就是说要经过培养直观兴趣的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积累知识,就会在工作中不断碰壁,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很多知识都被保存在书里,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前人学以致用的经验。要诱导他们结合个人爱好,读那些有益的书,吸取书中的知识,使之尝到“开卷有益”的甜头,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成为一个“知之者”,完成读书直观兴趣阶段的培养。

然而,直观兴趣具有不稳定性,易大起大落,如不及时进行鼓励,不继续坚持,就很可能会来如烟、去如风。因此,学生应做“好之者”,把读书兴趣由直观兴趣阶段向自觉兴趣阶段过渡和发展。由直观兴趣向自觉兴趣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自觉兴趣是爱好和志向的结合体,自觉时期的读书兴趣,已经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兴趣,它不仅伴随着感性的读书爱好,而且包括了在感情支配下的记忆与联想,由求知向思维推进。这时的读书兴趣,就具有了自觉性、主动性。

进入读书兴趣“好之者”阶段的人,一般都有自觉读书的兴趣,进入比较稳定的阶段。但是,如果把“好之者”与“乐之者”相比,还有很远的差距。“好之者”,只是对读书有了热情,对读书有了钻研精神和自觉自愿的兴趣。“乐之者”,却是在经过一段探索后,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收获,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捧起书来,如醉如痴,达到了读书兴趣的最高阶段――潜在兴趣阶段。那些步入潜在兴趣境界的“乐之者”,并不仅仅是爱好读书,也并不仅仅是自觉地驱驰,而是在爱好读书与自觉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的快乐。

当你读书的兴趣达到“痴心”的程度时,就不会感到读书是一种苦役和负担了,而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如果有了潜在的读书兴趣,就会像饥人吃饭那样读书。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每个读书者把书读好所必由的三个阶段。只要你完成了这三个阶段,那么,兴趣就会“附在”你的身上,与你携手在进取中前进。

上一篇:关于东莞市打造物流城市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