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

时间:2022-05-12 04:32:19

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

【摘 要】教育改革需要提升教育品质,教育品质需要前瞻性教育思想引领。“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社会发展的企盼,是教育发展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师生发展的需要。“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旨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用高尚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规划,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创造教育生活,促进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实践路径是用思想武装大脑,用思想创建环境,用思想建构课程,用思想改造课堂,用思想指导活动。

【关键词】思想;提升;教育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28-03

【作者简介】李建成,江苏省洪泽中学(江苏淮安,213000)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不再只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而应为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成长方式,促进其生命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下的教育由于受应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其本质要求相距越来越远:教育工作者更多把目光盯在如何提高升学率上,很少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教育生活单一――教教材、做练习、考试,很少按照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建构教育活动。应该说,造成这一教育品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缺乏思想引领,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没有遵循基本教育规律,而是凭着传统经验教学。教育要想走出制约自身发展的困境,必须探寻前瞻思想,用思想指导活动,促进其品质不断提升。

一、“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意义

1.“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社会发展的企盼。

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人才类型看,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从人才结构看,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人才素质看,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迫切要求教育通过改革提升自身的品质。从客观现实看,这种改革不能盲目地实施,而应按照人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可见,社会发展需要用思想引领教育改革。

2.“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教育发展的呼唤。

近年来,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施,给教育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从现象上看,这场革命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变化,但是从本质上看,并未能促进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办学思想不端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教育要想得到真正发展,不能仅凭经验实施,必须要用思想引领发展,这需要有丰富价值内涵的精神陶冶,需要有前瞻思想境界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发展呼唤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

3.“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学校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施和教育均衡的不断推进,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办学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当下学校发展不应再追求教育设备的改善,最为重要的是学校文化的建构。通过学校文化建构,提升学校内涵,创建学校特质,促进人的发展。从本质上看,学校文化建构首先需要重塑学校核心价值,提炼学校教育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发展催生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

4.“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师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对自身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每个人都企盼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发展还应有更高的要求。就学生发展而言,不仅要考虑他们自身能否得到应有的发展,更为重要的还要看学校是否能够帮助其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形成终身发展能力;从教师发展来看,不仅要考虑他们自身能否得到应有的发展,更为重要的还要看他们是否具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路径和方式的能力,檠生终身发展服务。可见,教育的发展应从师生发展需要出发,建构其思想,提升其品质。

二、“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内涵

1.“思想”的意蕴。

所谓“思想”,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事实的逻辑形象即是思想”。心理学家认为,“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亦称“观念”。现代科学解释:“思想”是大脑细胞的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这样表达:思想是我们对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言,是诱导、申述、劝说、暗示等言辞的集合。笔者认为,“教育思想”是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体现前瞻教育理念、符合教育规律的认识。

2.“教育品质”的含义。

如何定义“教育品质”,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学校教育看,“教育品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文化建设、学习品质和教育质量等诸要素所达到的水平。就教育活动来说,“教育品质”主要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策略、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效等诸方面所显示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用系统的观点考量教育,不只是考量办学质量,还要考量提升办学质量的方式、策略和途径;它是用全面的观点考量教育活动,不只是考量活动本身的成效,还要考量活动的效率,以及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3.“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意旨。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用思想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见教育未来;需要用思想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育问题,探寻教育规律;需要用思想去创造教育生活,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旨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用高尚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规划,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创造教育生活,促进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三、“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实践

1.用思想武装大脑。

在教育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引导教师建构思想?首先在学习中建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规律、宗旨、目标、方法、途径及评价等等的基本价值判断,教育者必须加强教育思想的学习。一方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等理论书籍;另一方面,学习他人的成功实践经验。通过学习,认识教育的价值、理解教育的意义、了解教育的理念、感知教育的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其次在实践中建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既是共性的教育价值,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代表着个人的教育素质、实践智慧。前瞻的教育思想只有通过个体实践,内化为个性智慧,其价值才得以充分发挥。一方面,我们应对他人总结出来的教育原则和基本教育规律等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验证和发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我们应在他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探寻新的观点,并设计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在实验中发现新的方法和规律,由此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最后在反思中建构教育思想。人的教育思想的建构需要对自我原有思想内省,需要对他人观点斟酌,需要对自己实践总结。一方面,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所习得的观点和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想法,探寻其普适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我们要反思自己建构思想的过程,从思想探寻过程中发现教育思想建构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究策略。

2.用思想创建环境。

虽然大家都知道环境育人,但是在教育工作中,人们很少去研究如何创造育人环境,应创造怎样的育人环境。有一点可以肯定,建构不同的环境和以不同的建构方式建构同样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应该说,要想提升教育品质,必须探究环境育人的方式;要想提升环境育人的实效,必须探究用思想创建环境。一是围绕思想系统规划环境。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校环境打造得特别高档。“品质”不只是建筑的豪华,学校环境规划和设计不应只追求美观,更应体现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提炼出自己的办学思想以后,应该围绕自己的办学思想对其进行整体规划。例如:学校以生态教育作为自己的教育哲学,其环境应“回归自然”;学校以人本教育作为自己的教育哲学,其环境应体现人性化等等。二是按照思想整体建构。学校环境建构既要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也要体现教育的本质。学校环境是为学生建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环境建设应基于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思想确定后,应让学生按照其思想寻找建设内容、建构方式,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实现其教育价值。三是对照思想全面运用。环境不只是点缀,更要发挥其教育作用。学校环境建好后,应引导学生去“读”环境,去“用”环境,努力将环境内容作为课程进行学习,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课程内容。

3.用思想建构课程。

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虽然按照课程改革需要开设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但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往往更多的基于“学校需要”,并没有围绕或体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哲学。应该说,课程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载体,围绕培养目标建构课程是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方式。第一,用思想规划课程。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它的建构不能凭主观臆断,而应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确定。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以后,应围绕校本价值追求提出办学目标。学校准备开设什么课程、怎么开设课程都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进行设计。第二,用思想建构课程。学校教育目标和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确定后,应让学生按照自己成长需要、学校教育目标和课程建设思想开发课程资源,设计课程建构方式,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开发资源和建构课程,形成校本课程框架。第三,用思想评价课程。课程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它集中反映了课程设置的取向和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课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理念的确立。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考察被评价者有没有实现既定的评价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评价需要我们围绕课程建构思想展开。一方面,评价课程建构思想是否科学,是否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评价课程目的是否实现,是否体现了基本教育规律。

4.用思想改造课堂。

课堂是教和学的重要途径,提升教育品质关键是提升学生学的品质和教师教的品质。其一要将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基于基本理念展开的;教学理念又源于学校或教师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后,便要围绕自己的教育哲学、培养目标等核心思想提炼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自己对教学所特有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其二要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学校形成群体教学观点后,便要引导每位教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通常情况下,首先,引导他们理解教学理念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让他们对这一核心思想进行吸收和内化,将其建构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中;再次,激发他们根据理念生成教学目标、路径、方式和策略;最后,按照设计的教学要求进行实践,将这一基本教学设计外化为教学行为。其三要将教学行为转化为教育理论。教师带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后,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一方面,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到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对教学理念进行丰富和创新,为进一步改进课堂和建构思想奠定基础。

5.用思想指导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需要什么拥木神生活,我们便应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基于以上认识,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必须用思想指导课外活动。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要规划活动。学校要想全面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必须像制定教学计划一样对学校活动进行系统筹划。通常应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培养目标、学生成长需要结合各种节庆纪念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其次根据活动计划和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活动。组织活动便是实施教学,在活动开展时,组织者应结合预先设计好的活动计划和学生身心特点实施,尤其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活动,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最后根据活动实施和学生发展情况反思活动。活动结束后,应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升。一方面,要让学生反思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活动组织情况,总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得到历练与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

总之,教育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要想提升其品质必须用前瞻思想去引领。只有通过先进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才能不断走近自己的真谛。

上一篇:随班就读教师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浅谈基层中医院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