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课堂

时间:2022-05-12 03:09:13

激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课堂

摘 要: 文章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打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有效驾驭、灵活运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专家指出:“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打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让他们有效驾驭、灵活运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依样画葫芦”是传统教育的真实写照,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又缺乏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形成了依赖心理。基于此,唤醒学生的创意是当务之急。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

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不盲从权威、不盲从大多数,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提出要求:独立默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老板、老板娘为什么要这样虐待凡卡?”“凡卡的爷爷为什么要送他去当学徒?”……有了质疑,解决疑问的好奇心随之高涨,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浓厚。如果没有老师的“放手”,那么何来学生的独立“质疑”呢?

2.创造良好的民主课堂气氛

试想:如果每天面对一个板着脸孔的老师,那么学生敢提出什么有创新的问题吗?不要说创新了,恐怕连质疑也不敢。记得一次听课,一位老师书空时将“时候”的“候”少写了一竖,可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吗?非也,不是不知,是不敢。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谈何质疑,没有怀疑,哪有创造?长期处于这种不能怀疑、不必怀疑的学习状态,学生必将忘记动脑筋,这种做法使得教育有可能成为扼杀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工具,这是多么可怕。要想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以亲切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同学,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随时敢于表达想法。

3.坚决不搞“一言堂”

课堂上,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允许学生多想、多问和多说。对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孩子不得因麻烦而简单地回绝。如针对上述《凡卡》这一课中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把这个“绣球”抛给孩子们:“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因为想让爷爷接他回去。”另一位同学马上补充:“我觉得不准确,应该是因为他在莫斯科遭受欺负、虐待才待不下去,写信给爷爷的。”老师借机引导:“凡卡在莫斯科遭受了怎样的虐待呢?”同学们找段落、找重点句,谈感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的“少说”正是为了学生的“多想”多说,在学生的“想”和“说”中,创造性思维的意识不断萌生,何乐而不为?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唤醒了,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善于创新是在敢于提问的基础上善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的创新。

1.求异思维的培养

一根笛子能吹出不同的曲调,同样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创新源于求异,因此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鼓励学生不随波逐流,敢思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于爱提问、敢质疑、能向课文及老师“挑刺”的孩子应给予表扬或鼓励,调动其他孩子的发言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答。

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当读到“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时,同学A说:“爸爸为什么非得让儿子放掉那条大鱼呢?这可是儿子好不容易才钓来的啊!”同学B马上反驳:“如果不那样,儿子是不会学会遵守规则的。”同学C说:“我觉得钓到大鲈鱼又不是詹姆斯的有意行为,这是没办法预料的,但是如果不放,就是明知故犯!”……对于孩子们的标新立异、敢思敢说的心灵之弦,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能超越课堂、超越自我,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以画面为依据,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可以加大想象力度。在课文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据展开想象,以此锻炼想象力,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如:教学一年级《小鱼的梦》这一课时,我根据儿歌特点编成歌曲,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编舞蹈,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悦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然快乐而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信心和求知欲。

3.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不得不关注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方式――自学。自学本身就是一种能锻炼与提高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自学为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大的空间。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加大自学力度,给予孩子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自学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其次,要培养边读、边想、边划、边质疑等自学习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指导才能使学生手持自学这把钥匙走进创造之门。

其实,在很多老师感叹课堂上缺少激情,效率不高的同时,我们应该反省:我们在要求孩子给予课堂活力时,又给了孩子们多少呢?我们要努力营造创新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上一篇:语文课堂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