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多次采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2-05-11 08:10:12

油田多次采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经形成共识,三次采油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和技术攻关上具有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伴随着原油采收技术的不断提升,三次采油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并成为我国油田,主要是东部油田的主要生产措施。

三次采油技术的主要概况

发展动向。锦州采油厂作为一个老油田,经历多年开发后,产量出现下降走势。近年来,锦州油田采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成为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区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油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聚合物提高采收率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1997年,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表明,聚合物可使油田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在油田采油技术中,国内聚合物驱己形成了配套工艺技术。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攻关己形成规模化产业。其它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也在积极推向小井距试验,如辽河油田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并成功地推广了SCGD采油技术等多项卓有成效的采油创新技术,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采油之后,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蒸气驱先导试验区已经得到推广,原油的采收率可同比提高16%以上。从国内主要油田发展动向来看,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成共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聚合物驱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步伐;二是微生物采油有可能成为一项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是发展CO2混相驱和泡沫驱技术。

试验及推广规模。当前油田采油技术发展迅猛,聚合物驱油等技术已成为东部油田实现技术接替稳产的重要手段。辽河油田针对稠油油藏断层多、断块复杂、纵向上层数多的特点,针对转蒸汽驱的区块进入开采的中后期,油藏条件变化很大的特点,对不同油层的原油储量、油藏条件精确注汽,采用V型内锥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两种计量方式,结合国外的挡板计量方式,重新开发计算公式,设计出能够精确计量单井用汽量的计量器,同时还吸取国外做法将蒸汽输送管线采用T型分布,减少了外网管线的长度,降低热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

技术上的主要做法

技术储备超前研究。我国东部油田,如大庆、辽河已连续稳产30多年,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超前意识。今后稳产的主要手段,就是要以三次采油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实施较科学、完善的技术接替发展规划目标:通过水驱—聚合物驱或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在这个技术接替中已完成聚合物驱的工业性试验,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完成了复合驱的先导试验,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开展了泡沫复合驱的室内攻关研究。按照室内研究—先导试验—工业性试验—推广应用这个模式,瞄准国际上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试验、应用。

室内实验研究呈多元化。目前各油田较注重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储备研究和技术的多元化超前研究,主要开展的三次采油室内研究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研究。目前各油田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驱油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以降低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活性剂成本。

泡沫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在三元复合驱研究的基础上,部分油田又开展了泡沫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泡沫复合体系可以进入到三元复合体系不能进入的狭窄的小孔道中去驱油,扩大了这部分的波及体积,泡沫复合驱可以驱出三元复合体系在微观薄孔道中驱不出来的柱状残余油,提高了驱油效率;同时减薄岩石表面油膜的厚度。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表明,气、液同时注入时,采收率提高达34.5%。

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我国主要油田都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采用以烃类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采油微生物菌种;在油、水环境,油藏温度下,提供适当的培养基来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用微生物来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用微生物疏通油、水渗流通道,降低油水井的注入压力;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研究筛选乳化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原油粘度的菌种。

相关设备国产化日趋成熟,为实现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注聚还是三元复合驱,注入的关键设备为三部分:聚合物分散装置(包括自控)、注聚泵及流量计量。

聚合物分散装置。国内多数油田配套企业能够自行生产,所采用的都是近润湿分散后大罐熟化的办法。

注聚泵。生产注聚泵的国内厂家众多,主要有大港总机厂、重庆水泵厂、本溪水泵厂等。据使用效果反映,重庆水泵厂的注聚泵性能较好,聚合物降解率低(1~3%)。

聚合物及水的高压计量。大港油田主要用LDG电磁流量计(大港仪表厂)、L22金属高转子流量计(天津宇光仪表厂研究所);胜利油田主要使用ZDY型高压磁流量计;大庆油田则主要用XLD—01型电磁流量计,以上仪表各自反映良好。

迅猛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

复合驱技术先导试验已见到成效,在我国大庆、辽河等东部油田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正向工业性试验延伸,前景看好,泡沫驱、火驱、微生物驱及CO2混相驱也正在加紧室内研究及先导性试验并见到成效,技术上正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锦州采油厂)

参考文献:

[1]王鸿勋,张琪单.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陈振岩,苏晓捷.辽河西部凹陷船舱式油气运聚系统特征初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

上一篇:建设节约环保型交通 下一篇:杭深线棘轮运行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