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站段代管固定资产管理之浅析

时间:2022-05-11 12:38:52

基层站段代管固定资产管理之浅析

【摘要】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休戚相关,代管固定资产这个新兴管理模式下的资产更是涉及委托方客专公司和受托方基层站段双方的经营效益。本文从当前基层站段代管固定资产管理这个特殊现状出发,分析了委托运输模式下基层站段代管固定资产管理的利与弊,并提出完善这一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即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双方的内控制度和代管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努力实现互惠共赢。

【关键词】基层站段 委托运输 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武广高铁、郑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以及刚刚开通的京广高铁专线,我国目前高速铁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我国已昂首跨入高速时代。根据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目前采用委托运输管理这一新兴模式,其中在这一模式下高铁车站的固定资产由客专公司和铁路局委托的基层站段共同管理,这对实现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用好资产,既减轻基层站段的代管成本,又实现资产的安全增值就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一思考。

一、实施基层站段委托运输管理固定资产的利与弊

依照铁道部颁布的《关于新建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的指导意见》,由客专公司与相关铁路局签订相关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确定委托运输管理的范围、内容、双方权责、规定收入、费用发生和结算方式以及双方屡责期间的其他相关事项,根据此协议客专公司委托相关铁路局承担运输,因此实施委托运输管理是发挥铁路资产规模效益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在当今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下,实施委托运输管理可以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生产统一集中调度指挥,基层站段设备、人力等资源,对客专公司而言,减少了投入,精简了机构,降低运营成本,对提高双方的运输效率和运营效益都是很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该模式下按照客专公司的运营固定资产委托给铁路局,铁路局再授权于基层站段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委托存在复杂的关系,层次多,呈现出高成本、难管理的弊端。对客专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如何理顺各级管理关系,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对代管固资的基层站段而言,怎样用好资产,实现资产的安全增值和降低维管成本都是现实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委托运输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弊病

(一)在固定资产运用过程中,受托单位铁路局为了统筹使用固定资产,需对固定资产进行代购、调拨,而由于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客专公司对委托的固定资产动态变化缺少了解,从而产生诸多问题,表现为: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效率、运营情况掌握不清,造成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二)固定资产所有权在客专公司,但是具体购置由路局代购,部分资产的购置由基层站段待垫资金,由于站段、路局、客专等相关清算制度以及逐级上报审批等烦琐手续原因,造成代管的固定资产不能科学实时的入账。如郑西客专已开通两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固资的垫付款至今仍然挂之列账,且因为没有办理固资的验收交接手续因而不能将代购资产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固资折旧更无从谈起,成为双方账上的悬空资产,既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也不符合会计权责发生制等相关核算准则。

(三)代管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目前由于委托运输管理资产的特殊性,造成基层站段管理人员中存在重盈亏目标、轻资产管理,重账面价值管理、轻现场实物管理的狭隘的资产管理意识。基层站段仅是代为委托方管理固定资产,由于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不利于调动固资资产使用人员的积极性,疏于管理,因而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也不能及时进行,易造成资产毁损、遗失,变更用途等漏洞。同时受点多、线长、固资范围广等因素,作为委托方的客专公司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具体现状;作为代管资产的高铁基层站段,只有资产使用权,日常经费的下达由路局的生产经费预算拨付,一旦固资使用出现故障,维修等费用还需单独上报审批,无形中加大资产的使用成本,造成资产使用管理维护中间环节增多。

(四)在实际运营中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费用、更新费等后续支出必然逐年增加。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运用部门和财产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必然造成固定资产修理和更新跟不上,投入不尽合理,闲置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在资本运营、资产优化配置、投资和运用管理等方面都会存在欠缺和薄弱环节。

三、完善委托运输管理中代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一)赋予基层站段更多的经营自

这是因为基层站段是代管资产的具体使用单位,对代管的资产底数清,且信息灵活,在盘活资产方面有很大优势。首先应加强委托管理方和受托方的沟通,签订资产经营责任状,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处置资产,尽快协调解决目前基层站段代管的固定资产挂账问题。其次,双方健全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更新改造等一系列制度,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可以尝试将固定资产有偿提供给高铁车站使用的方式,固定资产一旦购建,尽快办理有偿调拨手续,规范固定资产列账,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时计提折旧,这对真实反映资产使用状况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路局也应搭建代管闲置资产调剂平台,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又很烦琐的工作,而代管资产因其自身特殊性更容易被管理人员所忽视。因此,首先要健全作为代管方基层站段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代管资产的相关管理纳入其中;其次要提高企业负责人和代管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代管资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习资产管理的新知识,探索有效管理代管资产的新模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委托方和代管资产的基层站段应共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和动态管理,以此确保代管资产管理科学规范。即代管资产的基层站段必须从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盘点到处置报废,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在代管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中的分工、职责、权限。此外,应建立代管固定资产责任追究制度,按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委托方和受托管理的基层站段均应建立受托固定资产台账,对资产名目、使用地点、保管人,构建年月等内容一一列明,建立的固定资产辅助台账能动态反映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修、价值变化等情况,不定时的对账,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委托方与路局固资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基层站段三方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代管固定资产的监管,及时发现其在运营使用中的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这项工作能科学、公正、高效的开展,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委托运输管理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现在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已贯穿铁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方方面面,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的基层站段在代管固定资产预算方面仍存在盲区。因为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作为签订协议的受托方代表铁路局在下达委托运输管理站段经费预算时未考虑代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但是实际车站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如电梯、信息化设备等资产维管费实际问题,因而笔者认为应本着“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原则,路局在年初下达委托运输管理预算时提前和委托方进行商定,加强信息沟通,具体将代管的固定资产需要的维管费等必要支出提前纳入经费预算中,以免固定资产使用出现问题时,还需基层站段提出申请,等待批复,落实资金再修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了资产的正常使用。当然,作为代管固定资产的基层站段一方面也应和路局进行积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编制预算,另一方面也应在预算下达后根据预算金额与本单位具体管理代管资产的职能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对预算实施“刚性原则”,专款专用,针对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案,确保预算在本单位的有序可控。

(四)加强代管资产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约束机制

代管资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委托方和受托方双方的效益,因而应将代管资产管理同企业负责人和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相关考核结合起来,将代管资产管理的管理措施和运营优劣作为其责任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基层站段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挥受托方和基层站段的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由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独立对涉及代管资产的账物进行专项审计,将审计与资产清查有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堵塞管理漏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促使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确保代管资产账实相符,管理规范,保值增值。

作者简介:常铭(1977-),女,河南洛阳人,会计师,现任职于郑州铁路局洛阳车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浅谈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