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农节目的可视性

时间:2022-05-11 06:14:03

增强对农节目的可视性

在传媒强调“有效传播”的今天,地方媒体的服务对象越来越集中在对农服务上。2000年5月1日,松原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对农节目《沃野三农》。经过6年多的实践,这档对农节目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如何增强对农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

一、搞好策划,注重包装,提高收视效果

农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从农业电视节目的知识性和服务性之间找到结合点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农业节目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题材,让农民觉得节目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用,能让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来。

要想使对农节目真正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吸引他们的眼球,必须加强策划,注重包装,提高包装也是对农节目吸引农民受众很重要的方面。随着农民知识结构的改善,农民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提高,要想抢夺农民观众的眼球也必须在“美”上下一番功夫,必须有可视性和吸引力。在《沃野三农》的后期节目制作中,电编人员运用了大量的电视手段,多上图表、打出简练字幕、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动画效果,形象地、灵活地体现主题,大大增强了可视效果。

二、注重节目形式,让对农电视节目更加吸引受众

办好、办活对农电视节目,还应该运用好的宣传手法和表现形式,以期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对农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缺点是呆板,基本上是演播间主持加图像加解说。主持人是机械的,图像是单调的,解说词是说教的,缺乏亲和力和生动性。因此,对农电视节目要不断创新制作播出的形式,要不断强化节目现场感。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尽量走出演播室,亲临现场感受乡村的变化,与农民朋友直接对话,让他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既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又拉近了电视媒体与农民朋友的距离。松原广电总台《沃野三农》栏目主持人李晓明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也生活在农村,他对农民和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主持节目时也带着浓浓的乡情,无论是酷暑严寒都坚持在农村外景主持节目,是农民观众心目中的“大牌”。在松原扶余县五家站镇遭受禽流感时,一个小时内就有几千只鸡死亡,为了记录最真实的镜头,李晓明跟同事冒着倾盆大雨深入灾区,在淹到膝盖的积水中泡了一天,也饿了一天。在这期节目中,可以感觉到李晓明发自内心的忧虑,他采访的语言非常平实,就像农民中的一员,在向老乡们询问灾情,进行安慰,心跟他们贴得特别紧。这也正是《沃野三农》栏目的要求,观点和感情都要跟农民一致,有的对农节目就“砸”在电视人遏制不住的优越感上,砸在“俯视”二字上。《沃野三农》因为电视人自觉的“贴近”而表现出种种独特,就像是赤足走在田埂上,跟泥土贴得最近,对脚下这块大地的冷暖才有最真切的感受。松原广电总台2000年开播的节目,除《松原新闻》、《沃野三农》二档节目保留外,其余全被砍掉,而且《沃野三农》开播6年来,一直都是松原广电总台的名牌栏目。

三、对农节目要注重服务性和趣味性

对农节目的内容要紧抓住“三农”的特点,让关心“三农”之情充满声画之间,溢于言表之中,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地方性。服务性就是服务“三农”。农村电视节目工作者,不仅要深入基层采制好节目,还要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要带着感情去做节目。既要使节目起到桥梁作用,还要为农业的生产、生活提供配套服务。《沃野三农》开设了《晓明热线》这个子栏目,每期节目播出后都能接到几十条农民朋友的反馈电话。农村电视节目要想成为农民受众的知心朋友,就要为他们提供致富的信息和经验。娱乐性就要让农民喜闻乐见、引人入胜。要研究如何发挥健康有益的娱乐效应,一些专题节目也要适当有娱乐的内容,这样才会轻松活泼,吸引受众。知识性包括传统农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格言民谣等,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穿插到每个子栏目,使整个农村电视节目变得具有乡土气息和文化品位。地方性是针对农村电视节目的差异性与特色化而言的,体现了品牌的个性特质,农村电视节目既要有符合农村受众口味的内容包装,同时又需要一定的表现农村风味的技巧,使独特的乡间情味成为农村电视节目独特的风味。《沃野三农》开播6年来,先后设置了《农事圈点》、《农家院》、《农家科技》、《金钥匙》、《农事110》、《生财有道》、《新农村进行时》等20几个子栏目。目前《沃野三农》栏目保留使用的子栏目有8个,分类明确,主题细化,配有相应的小片头,使《沃野三农》节目丰富多彩。

收稿日期:2007-03-30

上一篇:学习型媒体创建与媒体管理创新 下一篇:中国首个国际标准的电影观众研究成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