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90后”的学生

时间:2022-05-11 05:09:45

如何教育“90后”的学生

如今的教育,不是为了教学生取得多少分,而是为了教育他们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要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动向,孩子都好玩,我们那一代也一样,所以对于贪玩的孩子不要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他们懂得爱好运动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靠这个求生,引导他们正确的分配学习和运动的时间,搏击长空的能力,却不能引导他们怎么去走自己的路,他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要教育好这一代人,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他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当然,90后有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和我的90后的学生朝夕相处了三年,他们深深感动着我,让我也有工作激情和竞争向上的活力,尽管许多人说90后的孩子难管教,但我还要说说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①敢于向传统的挑战,即使错误也有执著走下去的勇气。②自我保护能力强,为人处事,理性成分多。③做事要求十全十美,目标定的高而且懂得欣赏自己。④很多人有一技之长,精通音乐,绘画,武术,电脑等,多才多艺的学生非常多。⑤非常自信但有些脆弱。⑥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信息知识丰富。⑦竞争意识强,特别是与80后竞争激烈。⑧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很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⑩在民主的环境下很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尽管有这些优势,但影响他们的依然有许多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最主要的是学校因素。因为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就有了以下的弱点和缺点:①社会压力比80后更大,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因而缺乏社会责任感。②因为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嫉妒心太强,容易心理不平衡。③不关心信仰,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敏感而自私。④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而且价值观很现实。有时近乎冷酷而圆滑世故。⑤不喜欢墨守成规、思想传统的老师和家长,所以逆反心理强。⑥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变老,过早就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⑦喜欢网游和泡网,有时心理空虚。⑧对他人期望值不高,不喜欢找人倾诉(特别是老师和家长),总是自己埋藏和抑郁,实在无法调控时,就经常走向极端。⑨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缺少谦虚的美德,相对缺乏团结忠诚感。甚至过于自我,明知有错,也一意孤行。⑩在压力重重的环境下,快乐成为他们最奢侈的东西。

当今的社会现实,确实令我们这些教育者已经无法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早就形成的观念去引导90后的学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及各行重要的时机去教育90后的学生: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②在他们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③在他们嫉妒别人时。④在他们遇到困难时。⑤在他们出现错误时。⑥在新学期开始时。

在这几个阶段适时的教育非常关键,但是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其实难教并非一定是坏事。教育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业,教师的劳动价值在于创新、创造。有些学者认为,教师要征服90后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不倒”。

问不倒。①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尴尬的问题,教师也要用赞许的眼光鼓励他;②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问、敢问、善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喜欢学习、有较强学习能力并且善于思考的教师。

难不倒。教师对施教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当前,教师有来自三个方面的困难:①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恶作剧”使教师措手不及;②工作中的困惑、难题、矛盾、冲突。比如“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搞好教学与自身“充电”的兼顾等;③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要求。为此,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坚韧、刚强,不向任何困难和挫折弯腰。

气不倒。有时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些、批评严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在刁难他(她),心生怨恨;而家长又往往听信自己子女的一面之词,也对教师的做法不理解。碰到蛮横的家长,还来学校辱骂甚至殴打教师。面对此情此境,教师应虚怀若谷,“气不倒”;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方法,善于与家长沟通、合作。

累不倒。中小学教师工作很累很忙,但要撑得住、做得好。教师不应该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而应该是“长明灯”,照亮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工作效率。当然,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忽视,中国家庭一贯的教育观念是娇宠型、专制型和放任型,而且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90后孩子掌握基础知识要比80后扎实的多,他们在各种学习竞赛中更容易获奖。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学有所成,拿出了王熙风的掌管贾府的勇气“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有时适得其反,还有个别家长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面对教师的过火批评或错误批评,当着孩子的面挑剔,甚至指责教师,其实应单独与教师当面交谈。给教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这样才会同心协力地把孩子培养好。那么家长与教师如何密切配合教育孩子呢?四川一位教授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当自己孩子有什么具体、正当的要求需要教师特别对待的,如换座位,最好自己直接找教师,不要托孩子带口信。②如对教师的工作有建议,不要用指令性语言。③不给教师提让人为难的要求,如给孩子什么职务、不准与谁一起玩、期末必须考第一名等。④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代孩子向教师撒谎,更不能隐瞒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表现。⑤不要在教师面前过度赞扬自己的孩子,也不为孩子的某些不足作解。⑥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的不足或不对,如果教师确有失误,应该向教师直接指出。⑦不能将社会上的“关系学”方法用在教师身上,无论家长与教师有多深厚的交情,都不能代替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公平竞争。

总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只能是平等互助的、齐心协力的朋友关系,只有双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当时,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教授说过“问题出在青少年身上,但根子是在成人社会”所以,成年人特别是教育者要担负起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做到以下几点:①更新观念。教师要真正认识学生,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尤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②换位思考。家长偏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这点给予充分理解。我们知道,教师评价学生至少有两个大“参照物”:、是自己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b、是现在面对的所有的教育对象(一个班甚至几个班学生)。家长评价孩子至多是两个小“参照物”:、是自己或家人的过去;b、是孩子的同伴。由此,某个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和他(她)在家长心目中的位置肯定有差距,有时,这种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不能缩小的。研究表明,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实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能够使他们之间的认识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③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家访、家长会、书信联系等,这些都是解决常规问题的手段,一般都是定期进行的。对于特殊问题,还可以采取专访,即教师登门和家长坐下来面对面地协调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沟通,关键的是要求沟通的双方必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态度上是诚恳的,在措施方法上是有效的。

总之,作为70后的我经历过物质与精神双重贫乏的那个年代,在如今这个充满困惑的社会要教育好90后的孩子确实不容易,让一代人总觉得下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穿马褂的骂穿中山装的,穿中山装的骂穿西装的,穿西装的骂穿牛仔裤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历史总是前进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总比一代强,所以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火热的心,一定会教育好难教育的90后,让他们的人生永远充满灿烂的阳光!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掌握“四化” 下一篇:浅谈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