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时间:2022-05-11 03:29:10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摘要: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我们也知道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前的物理教学中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 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某一科目,相应的与该科目任课教师关系就较好,换句话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相应地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威严中走出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还是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而有效性的确立除了教学形式上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上的有效性之外,更应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增加知识,培养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例如, 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 尤其喜欢动手操作; 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 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 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一些逻辑的、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三、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所谓良好的开端,我认为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的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直接提出新问题,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可以提出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讲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当我们闭合开关时,日光灯是逐渐变亮,而不是起先维持一定较暗的光度,然后一下变亮”,学生对这种现象很熟悉,因此他们很想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在课堂上肯定很认真的去听课,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一,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取得成功,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教学活动策划和教学行动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

第二,教学活动要体现探究性。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四、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很显然这已违背了教学的本质——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上一篇:初中英语诵读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数学解题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