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5-11 12:55:05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心中要先有学生。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会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富有激情的语文课堂。这些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出语文的高效课堂来。

【关键词】高效课堂 亦师亦友 魅力教师 自主探究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根据自己近20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几点个人的实践经验。

1.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初中学生比较单纯,也比较积极上进,但也开始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此时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有所转变,不能高高在上,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都应该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当然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哪怕是教师的批评也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接纳了你这个教师,才会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你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产生效益。所以,无论你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还是语文科任老师,和学生一定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会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很难想象,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充足,怎能受学生的欢迎?相反,一个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甚至会让学生崇拜的。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比如: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有较强的朗读能力,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

语文教师一手好字,难道学生不会模仿学习吗?

语文教师较强的表达能力,更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精妙设计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如: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中国饱受日本的欺凌是不争的事实,亦因如此,在中日两个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深深的隔阂,110年前的鲁迅先生也同样生活在国人被日本“爱国青年”敌视的处境中。然而,却有那么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他始终铭刻在鲁迅的记忆中,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先生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呢?于是顺势引入《藤野先生》的教学。

深情凝练的点评是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放射出的璀璨光芒,能开启学生智慧与情感的闸门。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在引导学生捕捉、品味文中精雕细刻父亲背影的词句后,我总会被作者笔下那寄满爱子深情的父亲背影所感动,我的课堂小结总是具有很强的抒彩,如:父亲,默默地承受着祖母去世,家境败落,自己失业的人生打击,可他却不顾自己年迈力衰,攀爬月台,偏要给我——一个20岁的儿子买桔子,这是有着怎样的爱子之情,舐犊之心呀?这哪里是父亲的背影,这分明是一个父亲无私爱子的雕塑!

写作是比较让学生头疼的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写下水作文,和学生比比高低,难道不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如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真的是这样一把好手,学生还怕不会“爱屋及乌”?

3.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法。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何谈高效?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变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的活动之中。创设探究氛围,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最后还要互相“评一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在教学初二(下)第一单元的写人类的文章中,我大胆地抛出一问题;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你最欣赏哪一个?对此学生就开始积极讨论,根据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学生评起来也是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而在这样一个较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满足,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即使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先写出月夜下苏轼和张怀民的活动,再让学生根据情景表演出来。这就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文言知识高效得多。

语文课堂应有其开放性,应让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去感受,在文本中去交流领悟,这样的课堂,其效率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有这样的有魅力的教师,语文课堂何愁不精彩?有这样精彩的课堂,语文教学何愁没有效率?诸位同仁,让我们为着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努力吧!

上一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现状与... 下一篇:非地理专业教师转型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