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2-05-10 08:40:37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43-01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趣、意识和技能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一、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教学生活化其实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既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最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只有融人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例:《生活和学习的好帮手―信息技术》一课中,“信息的获取”部分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体育名星、英雄少年、最喜欢的歌曲、最喜欢的食物等等融入课堂,学生很容易明白是用耳朵听、眼睛看、用手摸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在“信息的传递”部分我将书上的文本内容稍微改动了一下,把“书上的一段文字信息”改为和学校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信息,把“某校的一位同学”改为与班级手拉手学校的小伙伴。改动后,探究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争先恐后地发言,参与度广,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二、嵌入教学调动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天玩,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传统的信息技术以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传授知识,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上课积极性不高。而微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初识PowerPoint》时,由于这一课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编辑文稿、制作幻灯片的基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精心制作的PPT,里面有声音、动画等,以期学生能被丰富多彩的幻灯片所折服。在播放的过程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经深深被PPT吸引了。接着,我利用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制作这么精彩的PPT?”学生一个劲地点头,纷纷表示很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让人赞叹的PPT。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PowerPoint有一个基本认识,产生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后面的制作幻灯片的操作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看操作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提示进行操作。在学生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咨询我,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通过微课程的在线教学、移动教学,让学生随时可以学习,重复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新知识,并且能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

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主导的教学,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学生通过学习、操作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一循环模式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反复的操作模式能让学生将重点、难点知识成功击破,落实本节课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和粘贴图形》一课时,我进行了五分钟的微课程教学。上课铃一响,我播放一组PPT: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准备给小朋友送礼物了。很多小朋友都表示想要铃铛,可是圣诞老人只有一个漂亮的铃铛,应该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帮助圣诞老人将一个铃铛变成很多个?于是我趁机引入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能把一个铃铛变成很多个的方法吧”我让大家先观看“复制命令”的视频,从视频操作中学习如何进行复制图形。前面的问题让学生兴趣浓厚,大家非常仔细地观看视频,还有一些学生一边看一边进行操作。等学生学会复制操作后我再让大家观看“粘贴命令”的视频,然后进行操作练习。学习,操作,再学习,再操作??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学生既能及时地掌握知识又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微课堂的特点,将课堂知识、课后作业、探究发现融入到微课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四、因材施教能动学习新知识

微课程教学为信息技术教师减轻了很多负担。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讲,然后学生操作、练习,微课程教学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短时间的教学,让学生自主练习,不再需要教师逐个指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新知识。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接受能力方面会有差异。教师要认识到这点,通过微课程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方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一课时,由于这部分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登陆网站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些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会马上明白如何登陆网站,进行操作。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理解力和平时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度不足,不知道如何操作。考虑到这一情况,我在学生电脑桌面上准备了微课程视频,让不懂如何登陆的学生看视频进行操作。任务布置下去后,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一些学生很快进入网页,观看植物生长的过程,一些学生则先看微课程学习如何登陆。尽管我告诉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我,但是整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学生向我求助。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举手发言。微课程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以一对几十的现象,改善了教师兼顾几十个学生这一状况,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桂芝.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

[2] 张 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上一篇:试谈运用现代化视觉资源教学初中数学 下一篇:巧设“任务” 灵活“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