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救生员履职现状及归因分析

时间:2022-05-10 11:03:07

游泳救生员履职现状及归因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调查救生员构成状况、救生员职业期望、职业满足状况、救生员履职与否等现状进行分析,为游泳场馆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游泳场馆事故的发生提出自己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救生员;履职;归因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兴建了大量游泳池馆,游泳人数在不断的增长,游泳救生员逐渐成为快速增长的一个职业。游泳救生员是一个从事特殊工作岗位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是游泳健身爱好者的守护神,同时也承担着自身生命安全的巨大风险。2012年游泳行业被国家列为“高危”行业,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救生员从业应具有的高质量、高标准。本研究通过对几家游泳场馆救生员构成状况、救生员职业期望、职业满足状况、救生员履职与否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一些游泳场馆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游泳场馆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6个游泳池(馆)救生员作为研究对象,共9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最近几年救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种政策文件,通过知网、万方等查阅有关救生员等方面的期刊、报告。

1.2.2 问卷调查法

从宿迁、徐州、淮安三市抽取6个游泳池场馆90名救生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1.2.3 访谈法

对6家游泳场馆救生员主管、救生员等进行实地访问,便于更全面的分析救生员履职现状及其归因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救生员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游泳场馆救生员构成状况分析

2.1 等级结构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所调查的游泳场馆救生员中只有1名中级救生员,无高级游泳救生员,主要以初级为主,占91.6%,另外各个游泳场馆都有无证上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游泳救生员职业认证资格主要以初级为主,每年救生员考试,各个市区只能组织初级救生员考试;另外,中级以及高级救生员考核要求也比较高,很多初级救生员去考中级、高级,过关率很低,导致他们不愿意去参加考核。出现无证上岗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救生员的数量满足不了现有的游泳场馆需要,导致一些游泳场馆铤而走险,用一些无证人员。

2.2 年龄结构状况分析

在年龄结构方面,比例最高的是18-3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 82.7%,同时,31-40岁这个年龄层的救生员占调查总人数的15.2%。可以说,18-30这个年龄阶段的群体目前是苏北游泳救生员的中坚力量,他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说明这个行业有年轻化的特点。

2.3 性别结构状况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调查的游泳救生员的性别结构比例为男性占 81.2%,女性占18.8%,男性救生员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救生员,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一方面,是传统上的观念,女性碍于面子,男性负有力量,这种对游泳救生职业的就业认识造成男女不同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有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原因。游泳救生从业人员大都碰到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直接对性别作出限制。部分女性游泳救生员反应,即使没有明确限制,但用人单位也会以工作辛苦、压力大、难以照顾家庭为由,或是在招聘各环节设置障碍,将自己排除在外。

3 苏北游泳场馆救生员职业期望、职业满足状况分析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满足因人而异,不能统一定义,同样的一个工作,在不同人将持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有的人感觉很满足,也有的人感觉不满足,所以职业满足不好来具体定性和量化。

在职业期望调查中,87.3%的救生员没有职业期望。他们没有目标,认为干一天是一天,走访调查中,大部分救生员认为,救生员只是一个临时爱好,或者有的认为是找其他工作的一个过渡。造成这种职业期望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救生员没有一个职业保证,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好多不确定因素。走访中得知,救生员与各游泳场馆之间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只是一种书面协议或者口头协议。职业满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救生员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6.2%的救生员很满意,40.6%的救生员持满意态度,主要原因是救生员多数都是游泳爱好者,他们在空余时间可以在游泳场馆里免费游泳,还有就是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

4 苏北游泳场馆救生员履职与否归因分析

履职就是履行职责的意思,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在履职中不要有误区,有些人认为履职这个词比较大,从思想上认为履职是当官的事,是集体的事,与小兵无关。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从事着不同的岗位工作,各工种环节也不同,如果你不尽职尽责的工作那么就会在你的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才能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4.1 导致救生员履职归因分析(主观、客观)

4.1.1 主观归因分析

主观,是人的一种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也就是你认为的事,这是你的主观。在调查中也得知:部分救生员主观上是为了能多赚点钱,辛苦一点也无所谓;有37.6%是真正喜欢救生这个职业,交谈中得知,他们也是游泳高手、爱好者。

4.1.2 客观归因分析

客观:哲学术语,指的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它与主观正好相对。各个游泳场馆,只要开放,就必须拥有救生员,这是不可改变的因素,省体育局每年也在不定期的抽查,对不合格的游泳场馆都采取了不同的改进措施。物有所需,有需必有求,一些救生员就将在不同游泳场馆从业。

4.2 导致救生员不履职归因分析

4.2.1 主观归因分析

本研究中,在调查统计中显示,救生员中有11.7%没有救生员资格证,有22.6%的救生员没有及时注册换证,在统计的527人救生员中,从事救生职业的只有211人。调查中也走访了部分没有履职的救生员,其原因大体归结为:1、从身体方面考虑,室内游泳馆,氯气味太重,好多救生员承受不了氯气的伤害。室外场馆,太阳的暴晒,导致大部分救生员承受不了太阳的暴晒,在室外救生的救生员,个个皮肤晒的黝黑;2、内在主观性,好多拥有救生员证的救生员,他们考证不是为了去从事救生职业,而是一种好奇,走访部分救生员,他们认为有了救生员证书,去游泳好像高人一等;3、报酬因素,救生员对劳动报酬要求的都比较高,一当达不到他们的心里价位,他们就不去参与救生员职业中去。

4.2.2 客观归因分析

救生员需求量最大的时候是在夏季,冬季室内馆开放,不仅救生员数量在压缩,而且有的场馆在夏季开大小池,冬季就只开小池,这也在大大压缩了救生员的从业。在调查不履职的救生员中,大部分救生员在夏季过后被辞掉,也就是职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好多救生员不去从事救生职业,也就导致在调查中发现好多无证上岗的救生员。

5 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游泳场馆救生员队伍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与国家《全民健身条例》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5.1 建立游泳场馆互动管理体制

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游泳救生员的从业管理工作,借助大中专体育院校的资源,实行联合管理救生员体系,在暑期是救生员需求旺期,这时也是各体育院校学生放假的时期,现在体育院校大部分学生拥有救生员证,游泳场馆与体育院校互动协调管理这些救生员,资源共享,从实际意义上互赢互利。

5.2 去旧思想,加强改革

推进救生协会和体育职业鉴定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调整救生员等级结构不合理之处,向金字塔形结构方面发展,体育职业鉴定部门每年适当的开展中高级救生员的培训与考核。对原有中国救生协会中、高级证书的各级游泳救生员,采取一定的可行的办法换取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体育职业鉴定、救生协会、游泳中心等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留存各救生员信息。同时鼓励更多的优秀游泳专业退役运动员加入到救生员的职业行列,应为他们本身具备更高更强的专业素质,建立更加适应高危项目管理市场监管要求的合理救生员职业队伍结构。

5.3 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推广游泳救生员职业

应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游泳救生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及培训过程中,改变培训、考核、认证由行政部门一手包办的模式,积极吸引游泳场所经营者参与到游泳救生员的培训中去,游泳场馆可以邀请游泳培训师去上课,但是考核、认证还是由省体育职业鉴定部门去统一考核、认证,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来合理配置和调整整个游泳救生员结构。

5.4 优化游泳救生员工作待遇

救生员是一个不稳定的职业,大部分是暑期上岗,其余时间再从事其他工作,能坚持一直从事救生员的很少,这与游泳特殊的运动有关。在暑期需求量大的时期,为了能招满救生员数量,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一般救生员考证的时候同时都拥有教员证,适当时期救生员可以充当教员,提高救生员的收入,从而提高救生员从业数量。

【参考文献】

[1]张新异,山东省游泳救生员队伍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04):96-98.

[2]蒋铃,朱奇志,劳毅,等.对预防、减少游泳事故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08):60-63.

[3]吴诚.南京市部分游泳场所救生员现状调查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88-90.

上一篇:生化实验室废液的防治对策 下一篇:iPhone 5s被遗忘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