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时间:2022-05-10 07:29:42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摘 要:乡村审美空间的建设,表层可以呈现出非功利的特点,但其本质确可以展示人、地两者的关系。当下,乡村用地多以经济用地为主,利用生态景观建设乡村的审美空间,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也要从生态的角度分析,找到乡村审美空间建设所需的元素,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美丽的景观体系。

关键词:生态景观;乡村审美空间;元素

引言:乡村审美景观的设计,需规划整体的布局,把布局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功能,且乡村景观布局的优化,也会让乡村整体的建设和谐统一,带给人美的享受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展示出良好的人地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

1.生态景观中构建乡村审美空间的因素

1.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客观环境中文明的发展,比如自然村落的形成、知识的取得与丰富、人们审美的提高等,并且,自然审美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整个乡村生态景观中,空间是建设的基础,而文化则是建设的软件,传承景观脉络。文化不是一个实体,但在这个空间内,却可以随处发现,形成地域景观的特色,是空间建设的动力,并影响着空间格局的变化[1]。

乡村实体景观建设中,整个实体空间是它的硬件,文化传统是软件,而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形态,会从整个空间中体现出来,形成历史遗迹,并且,文化一直是乡村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作用于整个景观,而文化习俗的变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空间格局的变化,并体现出当地的文化观念。

1.2乡村审美空间建设的轨迹

作为一个可以提高人们审美的场所,其尺度可大、可小,形成一个三维空间,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也会变成四维空间。实际存在的乡村空间中,审美场景主要有村落、树木等,给人们留下美学印象,而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发现乡村审美的起源,即对自然的崇拜,利用自然景观划分出多个空间,并发现空间轨迹的变化,而把空间轨迹作为审美空间建设的一个因素,可优化空间内景观的建设,提高人们的审美。

乡村空间最初的划分是以人们日常农业劳作为前提,规划整体的布局,演绎空间的变化,展示出空间变化的表象。而乡村审美最初出现的原因是,人们崇拜自然,给空间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让其有自己的文化形象,展示出自然环境与社会空间的相互性,审美观的展示也能够表明人地之间的关系。地域人文景观的创立,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自然和人文耦合而成,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自然景观也会随之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都会展示出人与地之间的关系理念, 并且景观格局的变动,也会展示出当地的审美意象。

某个区域审美理念的转变,可以展示出景观的品质与功能,以及人、地变化的轨迹,所以,探究数千年来人、地关系的变化,可以为自然景观的研究提供理论,让其可以持续发展,探寻发展的轨迹。

1.3加入景观哲学立意

生态用地的建设,会在规划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空间的实用功能。且在历史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审美一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根据地理景观的自然划分,规划乡村景观的格局。古时候人们生活的理念是,注重地理的“风水”,不论如何建设或是找到最佳的房屋建设区域,“风水”永远高于利益,如果破坏“风水”,对于人们来说即为严重的毁灭。

乡村审美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会把使用功能作为建设的前提,并且,l村审美空间的规划,会展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中国哲学理念中,“天人合一”提出乡村景观的建设要体现出清新、淡泊的特点,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所以,乡村审美空间构建时,要加入景观哲学的立意,构建出美丽的田园景观,体现出人文精神与美学。

2.乡村审美空间的构建

2.1大范围景观的构建

乡村大范围景观的构建,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景观包括山区、河流、平原等,而每个乡村因位于区域的不同,周围的地理景观也各不相同,形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关系。同时,乡村是在某个地理空间内,人文历史发展留下的产物,其对生态的作用是:特定地域下乡村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生产、劳作的基石,并逐渐形成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大范围审美空间的构建,必须保留原有的景观特色,继承传统文化,明确空间构建的本质意义。

同时,大范围空间对视域有很高的要求,即让景观建设划分出多个层次,呈现出山环水抱的特点,展示它的“平远”和“深远”。

2.2中尺度景观构建

中尺度景观构建是以小镇区域为主,这个区域内有独有的景观,且周围有镇区、村庄等。其景观构建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传统场地内可设计人们居住的景观,比如乡村的祠堂、庙宇等,或是乡村田园的保护区,以增加设计的乡土特色,增加景观的审美价值。其次,农田景观是,原始的村落多以自然生态群为主,而经过一段时候后,有的生态群渐渐演化为现代村落,专有的绿化用地变少,对此,乡村可以仿照城市绿化的建设,选择区域作为绿化的场地,有绿化空间,以提高“绿地率”[2]。而这两方面的建设,要以乡村结构机理为参考,建设乡村的生态景观,让整个审美空间变成一个“画境”,具有趣味性,并建立了空间的网络结构,控制整个审美空间。

2.3小尺度景观建设

小尺度的景观建设,是使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完善整个审美空间的构图,其具体体现在乡村各区域的建设。

首先,乡村建筑格局需使用自然审美的观念,内部与外部空间都要注重与田园风格相统一,继承乡村特有的文化,形成与生态地理融合的审美文化。其次,艺术景点多用于村口、古迹等处,会根据周围的树木、山石等景物,巧妙布局,构建精美的景观,体现出审美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用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需考虑审美空间建设需加入哪些因素,并把空间内景观的建设分为三个尺度,分析了如何构建乡村审美空间,使空间建设更具意境美,体现出多个层次。

参考文献:

[1]姚亦锋. 江苏省地理景观与美丽乡村建构研究[J]. 人文地理,2015,04:108-115.

[2]陈政全,王舢舢,沈骏. 水网乡村景观空间调查与生态格局构建研究――以苏州为例[J]. 现代园艺,2013,15:78-80.

[3]张鑫,李朋瑶,宇振荣. 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景观途径[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132-138.

[4]田韫智.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9:229-232.

上一篇:挂板与过梁做法优劣比较分析 下一篇:离子膜法烧碱蒸发浓缩生产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