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股神”曹仁超

时间:2022-05-10 04:09:48

打一份穿西装的工

老曹被香港媒体冠以“贫民窟走出的股神”,但这个股神却有着一个显赫的家族。

1947年,曹仁超出生在上海。他的祖父是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的总,堪称大买办家族,因为厌恶的统治,最后选择了留守上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祖父安排曹仁超父亲一家前往香港,这有着“避风头,看形势”的味道。却不料风云突变,大陆开始公私合营,家族资产一夜蒸发。

不久,父亲病故,老派的祖父担心儿媳妇带着家族的股票嫁人,于是收回了曹父在香港的股票。

母亲带着3个儿女开始了艰难的生活。身为长子的曹仁超中学毕业后即闯荡社会,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妹。

在工厂里上班,看不到发达的希望。 但他认识了一个女孩(现在的太太)。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孩终于被他打动,条件是不能在工厂做工,而是要打一份穿西装的工。

变身“超人曹”

在朋友的介绍下,老曹带着对女友许下的富贵承诺进入证券业,先干学徒,从擦桌子打开水做起。

可薪水却只能支持半个月的开销。他觉得要找点赚外快的事情再干干。他发现证券公司的资料室里有很多年报,都是英文的。英语不错的曹看完之后和客户侃侃而谈,得到赞许后他觉得“这或许是条路”。

于是,他开始给报社投稿,最终得到《明报晚报》的编辑林山木的青睐,用了几篇之后相约面聊,颇为投缘。

林山木,这位英国留学归来的潮汕才子,后来有着另一个响亮的笔名――林行止,他以专栏而闻名,在金庸退出传媒江湖后,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

老曹的真名“曹志明”,曹仁超这个笔名也来自林山木――林惊讶于曹超凡的记忆力,于是给他起了笔名“曹仁超”(即“超人曹”的反读)。

林山木后来和《明报》老板金庸在办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创办了香港最好的财经报纸《信报》。几年后曹仁超也追随而至,随后入股5%。

林行止的政经专栏和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专栏,成为《信报》闻名香江的两大品牌专栏。

多年之后,《信报》出售给“小超人”李泽楷,林曹两人随着林山木的一篇专栏而分道扬镳,令外界唏嘘不止。

成败间顿悟

曹仁超有过两次惨痛的投资失败的教训,而他也从来不忌惮分享给外界: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曹仁超判定这是大利好,当时他已经拥有二十多万资产,加上港股走好,他又借了二十多万,拿着50万全部杀入,却没想到3个月就亏到只剩8000元。

遭遇平生第一次最大打击,老曹倒是沉得住气,还依然请公司职员去浅水湾大吃。他的理念是:明朝再来过,关键是要趁年轻豪爽一把。

一年多之后,曹仁超卷土重来,身家又有了五十多万港币,那时候香港普通人的薪金才300港币。

到了1973年,他在港股1200多点时开始担心是不是出现泡沫了,但老板觉得没问题,对他的犹豫感到不满,换人另做,将全部身家三千多万投入股市。

1973-1974年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经济衰退,股市大受打击。恒生指数由最高时1775点暴泻至1974年12月的150点,跌幅高达91.55%。

老板破产了,曹仁超在菲律宾开始了自己的蜜月,他觉得自己的头脑实在太灵光了,却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迎来最为惨痛的经历:

他买入和记洋行,当时和记从38元一路跌到7元,他觉得时候到了,从7元一直买到1元。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诉他“和记明天就要破产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

那一夜,他没脸回家,在海边反复徘徊,想到自己除了炒股票什么都不会,眼睛近视,连的士司机都干不成,公司又刚刚倒闭……直到想起家中的妻女,才拉回了跳海的心。

几经股市磨难后,曹仁超总结出了自己的心法――把准趋势,追涨杀跌。

这种迥异于常人的思路,让他获得了丰富的回报:比如1997香港回归之前,他曾经看好香港房地产市场,购入大量地产股,最终赢得30倍以上回报。

在挑选股票时,他独创了“牛眼投资法”。他认为,在先行把握市场大趋势的前提下,挑选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当大潜力的行业,再从中挑选升幅潜力巨大的二线股。理论上,5年内只要射中牛眼6次,每次获利100%以上,就算最初只有万元本金的投资者,都可以坐拥百万元资产。

1971年和1974年的重大亏损之后,曹仁超学懂了止损。至于“追涨”,他的看法是不要轻易言退,只有这样才能赚取最大利润。

曾有一次,他从媒体上看到主席要支持造船业,就在一块钱的价位买了中华造船业,“赚了200%之后我很开心地离开,后来发现原来可以赚大约25倍”。

现在的曹仁超,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回首来时路,他发现拥有巨额财富之后,回馈社会更重要。他把财产作了处理,除了留给妻女的那一部分外,剩下的资产都要投到慈善事业中。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上一篇:墙走我不走 下一篇:吴敬琏的生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