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一同成长

时间:2022-05-10 01:59:04

我与学生一同成长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深处,总有某些微妙而清晰的记忆,挥之不去、历久弥新。这些记忆或许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或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这些微妙的记忆带着最初的欣慰与感动、惭愧与阵痛,时时鼓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给我们以力量和警醒,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冯巩和吕丽萍演过一个小品,二人演一对即将做父母的夫妻,热烈地谈论着孩子生下来会长什么样。冯巩说,孩子长得漂不漂亮,生下来后第一眼看到谁最重要。这当然是搞笑,但是,在自然界尤其是鸟类世界,“第一眼”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印随行为”。鸟类或一些哺乳动物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做自己的母亲,并紧紧跟随它,再不会改变。

这种现象在向我们说明着一个非常简单而朴实的道理:一个幼小的生命,其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也是一样,幼年时期,我们用一双天真而纯洁的眼睛看着周围的世界,学习和模仿着一切生存与生活的本领和技能。这个时候,周围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身边成年人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将是非常强大的,而我们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更是深远的、终生的。

小学时代,老师在我们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父母面前我们可以撒娇,可以淘气,可以不听话,可以耍小性子,但是在老师面前我们总是那么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事被老师批评,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就能高兴好半天。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模仿之中,因此,老师的个人修养及举止行为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做好一名小学教师,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慎之又慎!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而今,我自己也成为一名乡村的小学教师,转眼已执教十个年头。在这十年的风风雨雨、欢笑和泪水中,对这一点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参加工作那年,我十九岁。刚刚走出师范的校门,自己还稚气未脱,一身孩子气。曾经天真地以为,教小学跟教幼儿园差不多。小学那点基础知识多简单啊,不就是带孩子嘛,七八岁的孩子多可爱啊,天天跟他们一块儿玩儿,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学好知识、完成作业就行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错了。小学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要想把孩子教好,让他们学好那点知识并不简单。而要让他们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严格遵守课堂秩序、遵守学校纪律、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更是难上加难!

六到十多岁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活泼好动、贪玩爱热闹,看什么都新鲜,玩什么都没够。胆子稍大点儿的已经不把老师的批评当回事儿。上课迟到、开小差,甚至说话、打闹都是经常的事儿。你板着脸批评他一回,他能平静一会儿;两回,稍收敛一点儿;三回、四回,就开始给你嘻皮笑脸地唱反调捣乱了。个别女生性格内向的,还批评不得,一说就哭,真是让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师少,一名教师带一个班,从学前班一直带到小学毕业,担任全部的课程,一天要上八节课,批改所有的作业。工作时间长,工作量也大。慢慢地,我失去了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开始变得不耐烦,经常发脾气。但越是这样学生越不听话,越是跟你捣乱,经常把我气到哭鼻子!

后来,一件小事给了我醍醐灌顶般的启示,让我似乎在一瞬间长大、成熟,找到了原因之所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参加工作第二年,我二十岁,自己还有些玩心未改。教室的门后是一个垃圾筐,是给学生打扫卫生时倒垃圾用的。我经常要求学生平常用过的废纸不要随地乱扔,要收起来出门时丢进垃圾筐,可是没人听,他们依旧随便往地上扔,时间久了我也就不管了。虽然我自己平时很注意,但是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这是我后来才注意到的)。由于垃圾筐离讲台近,我往往将讲课时用过的粉笔头很随意地一甩手就扔了进去。有时候我站在讲台的另一端,为了省事,就直接瞄准垃圾筐往里扔。也许是扔得多了,很少有失误,往往引起学生一片惊讶羡慕的眼神,我自己也觉得很好玩,还有些小小的得意。

有一次上自习课,我从教室外面进来,一推门,刚好看到右面第三排一名男生举起手来把一团废纸丢过来。他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巧进来,纸团已经脱手,不偏不倚一下子丢在了我的脸上。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顿时恼羞成怒,盯着他说:“捡起来,罚你值日一周!”那名男生赶紧跑过来把纸团捡起来放进垃圾筐,对我做了个鬼脸说:“不好意思,老师,没您投得准,我以后还得多练习啊。”

那一瞬间,我感到了一种羞耻,同时也感到了一种为人师的庄重:是啊,我是一名教师,这么多学生看着我、学着我呢!我天天要求他们这样、要求他们那样,可我自己做到了吗?

怔了片刻,我走上讲台,向学生问:“同学们,×××这样做对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可是,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接着问。一名女生说:“因为他懒!”我很严肃地回答:“不是,是因为老师做得不好。正是因为老师平常有这样不好的习惯,才让同学们也跟着学起来。我刚才说罚×××值日一周是我说错了,应该罚老师自己值日一周,我说到做到!”

从那天起,我从一个师范刚毕业的女孩子真正地成长为一名女教师。我改了一个成熟的发型,换上一身职业装,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提前到学校,站在教室门口等着学生进教室;在讲桌上放一个纸盒专门盛放用过的粉笔头,下课时倒进垃圾筐;对学生说话时和颜悦色、面带微笑,不再乱发脾气、随便批评学生,上课时谁说话、开小差就让他坐到最前面来听课,迟到的就坐在教室门口听课……慢慢地,课堂秩序好了,没有人迟到了,学生注意卫生了,不再随地扔垃圾了,讲话也文明了……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早就给我们指出:“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的或者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丑陋,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1]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对于刚刚懂事的小学生,如何教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许我们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依庄乡牛疃小学)

上一篇: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网络让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