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点突破,挖掘点化

时间:2022-05-10 12:06:52

选点突破,挖掘点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指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能够切合时代热点。近年来,许多热点事件及热点人物素材,都及时地进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范畴,比如, 2011年全国卷的“最诚信的业主”、湖南卷的“大家好,我来了!”,等等。因此,高考备考强化热点素材的运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逃离北上广:北京为什么留不住马云?

俞正声曾感叹“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但北京连这样感慨一下的念头都不曾有——虽然马云曾两次进京,并试图在北京创业扎根,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

1998年底,马云从外经贸部旗下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上,主动辞职,领着他的创业团队撤离北京,回到了杭州——

六个月后,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

四年后,马云创立淘宝网,并使之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C2C购物平台;

六年后,阿里巴巴集团兼并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在中国的所有资产,马云的阿里巴巴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八年后,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当时约有4900名员工持股,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千人之多。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积最广泛、数量最巨大的造富运动。当年跟着马云艰苦拼杀的阿里巴巴创业者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而这一切都始于1998年底的那个冬天,马云说,我要离开北京。

这则素材是有关马云逃离北上广的人生经历,可供选择的挖掘点很多,比如,马云从北京到杭州,经过八年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可以提炼出“追逐梦想”的主题;从北京逃离到杭州是他正确的选择,是智者的表现,我们可以提炼出“得与失”的主题;从俞正声曾感叹“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我们可以提炼出“环境与成才”的主题。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绝对不是热点素材的“大杂烩”,或者说不是素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写入作文的,我们需要扣住主题对素材选点突破,挖掘点化,让热点素材充分“燃烧”。

1.选点突破。选点突破,就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选取素材中最能表现中心的某一细节或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来体现文章主旨的方法。比如运用马云素材时,一考生在《高度》一文中写道:

追逐梦想的人,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他的“互联网之梦”——做中国最大的网站,他主动放弃北京、上海等优厚的条件,转战到杭州去拼杀,用八年的时间赢得了他们意想不到的回报,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品读马云,考生从素材多元信息中选取一点,就“追逐梦想”深入挖掘人物的细节,让中心更加鲜明突出。

2.发掘点化。有了人物材料后,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对其进行发掘点化。这里的“发掘”,是指对材料与观点的衔接点的分析阐发和挖掘,是议论的过程;“点化”,是指在发掘的基础上指点升华契合论点,是议论的归结。就发掘的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在列举人物素材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人物成功的原因,这原因就是证明的观点。比如在运用马云的素材时,《北京为什么留不住马云》中写道:

马云曾说:“我已经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富了,也不想成为世界首富,从未想过。”所以阿里巴巴不造首富而造群富,不追求个人巨富而追求员工共富,这就是马云的境界。他追求高于物质的东西,所以他和他身边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文章能从热点人物马云的身上挖掘出“马云的境界”——追求高于物质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发掘点化的过程,这就能让人物素材充分燃烧。

逃离

付宸宇

北京、上海、广州,这是中国最传奇的三座城市。它们每天以惊人的速度生产着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时候,也在生产着大量“蚁族”、“北漂”等副产品。被蚕食了梦想的人们开始迷惘,收拾起仅剩的梦想的碎片,提起行囊,他们做出了选择。

逃离北上广,去一个为自己造梦的地方!

著名的学者、已故的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恩·费尔浦斯曾说:“想最幸福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想最成功的事就是最成功的人。

志当存高远,这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的事。想当年,手里喜滋滋地握着五毛钱去买雪糕,心里想着将来要遨游太空,现如今,每天徒步几里路到地铁站,只为节省两块钱的公交费。即使如此,一些“蚁族”们也要反驳,北上广有什么不好?北上广就这点不好,它欺负弱小,蚕食梦想。

所以,马云才选择了逃离,他必须寻找一个可以孵化阿里巴巴的地方,孵化他的梦想。

马云们逃离了,但依然不断有人涌入北上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流动意愿调查》指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仍有近半数城镇居民将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首选居住地,其中农村受访者表现出向城市和县城流动的较强意愿,并且年龄越小的群体越倾向于选择城市生活。

而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的一项关于“逃离北上广”的调查却出现了近六成打算离开“北上广”的结果,且大专以上占91%,21%来自外企。新浪网与《新京报》联合的《北漂,你打算“回归”吗?》的专题调查中,也出现了82%的职场人考虑回家乡或去非一线城市发展的结果。

对于几项调查相互上眼药的结果,只要稍稍一想便能明白,那些意气风发、怀揣梦想的懵懂少年,凭着对大城市的向往而来,欲使梦想开花结果,不料在几年摸爬滚打之后,终于败倒在了房价、户籍等各种压力之下,于是为了更好的明天,也为醒悟到这并不是其追求的这个事实,决定逃离。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钱钟书笔下的“围城”现象已经愈演愈烈。

其实,无论“冲进去”还是“逃出来”,都是一种选择,关键在于追求的是什么。

显然,马云追逐的是他的梦想,他的“互联网之梦”——做中国最大的网站。所以马云逃离了北京,阿里巴巴才于杭州屹立。如果他只想赚钱,当初也就不必离开国富通,离开北京。作为外经贸部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当时雅虎和新浪都曾以高薪来挖他。但如果他不逃离,就不会有阿里巴巴,更不会有今天的马云。他善于给自己造梦,他也制造出了这个梦,在他逃离了不适宜其梦想生长的特大城市之后。

所以,我们说逃离北上广,不是要放弃,不是要倒退,更不是希望掉入二三线城市的安逸与平庸的生活中,而是不想囿于一线城市的光鲜外表而不能自拔,更希望能怀揣梦想,看清现状,冷静分析。“与其换房换工作,不如换城换人生。”这是《城市战争》中的忠告。换座城,为自己造梦,换个起跑线,再狠狠出击。

那么,在逃离了传奇的城后,梦的传奇也就不再遥远。

亮点精评:

1.选点突破。文章选择了热点人物马云的素材,通过写他创建阿里巴巴的经历,从北京逃到杭州的例子,选点突破,有力论证了“逃离就是选择”的主题。

2.挖掘点化。这篇文章针对“逃离北上广”的事件,没有简单地表示赞同或反对,而是通过援引具体的人物素材——马云,通过对人物素材的挖掘点化,从“如何实现梦想”进行了个性化的思考,从而让素材充分燃烧。

3.组合材料。文章除了运用马云的人物素材,还援引了大量的同类素材,比如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恩·费尔浦斯等,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不足之处:

人物素材的细节不足,画面感不强。文中多注重对“马云逃离”的评论,忽视了人物细节的刻画,人物形象不鲜明。

文章的层次感不强,个别材料顺序还要调整。建议文章可以架设分论点,让层次更加分明,主题更加突出。

上一篇: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 下一篇:精心打造作文素材的标志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