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2-05-09 07:49:14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师生教与学的平台建构研究”(Y201224997)资助。

作者简介:刁红利(1990-),女,河南商丘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临空经济、航空物流。

摘 要: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航空运输正在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而依托大型机场,在机场周边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发展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区之一,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者,但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各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向着国际空港城的目标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临空经济;首都机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903

1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本着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将机场建成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同步打造临空经济区:空港型工业园区――多业态产业园区――国际空港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大致可以把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1993-2002)、发展壮大期(2002-2011)、世界级空港城。

第一阶段(1993-2002):依托带动,渐近融入。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空港口岸经济。这一阶段机场第二次扩建,客、货运力明显提升,以机场为驱动力,发展主导产业。提出“以外引外,以大引大”的招商策略,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松下通讯、村田电子、华普、空中客车等世界知名企业。到2000年底,工业区累计入区企业700家,投产企业52家,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26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2002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税收4.2亿元。

第二阶段(2002-2011):互动协调,全面融入。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是: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机场第三次扩建,2011年旅客吞吐量达7867万人次,世界排名第二。以机场扩建为驱动力,深入挖掘空港资源,空港经济的发展积极融入机场规划,将其建成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以外向型出口加工业、现代加工制造业、航空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民航六大集团、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现代汽车制造基地、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且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家中外客商入驻,如索尼爱立信,空客、宝洁、联帮快递等,投资总额达540亿元。形成了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生产、文化创意等四大产业集群,同时总部经济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2011年GDP产值770亿元,总收入800亿元,税收70亿元。

第三阶段:2012年临空经济区实现工业产值470亿元,总收入870亿元,出口供货额340亿元。人均GDP增速全市排名第3,高于全市的增长水平。临空经济区已成为顺义区和北京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总部经济和电子信息的集聚之地,高端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创新基地。这一阶段以建设世界空港城为目标;以空港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争取到2020年,首都国际机场基本建成东北亚航空中心,影响力超过仁川、成田机场,用地规模达到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空中心,用地规模达到130平方公里。

图1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2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从建成以来一直按照既定的目标高速前进,但是由于起步较早、缺乏成熟的经验借鉴又加上未来新机场所带来的威胁,致使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隐患。归结起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各功能园区之间缺少有效协调

首都国际机场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首都机场街道隶属于朝阳区,机场周边区域隶属于顺义区,顺义区内有多个功能组团且管理机构级别各异,如1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2个市级经济功能区、12个区级经济功能区,各级镇政府等。多元化的行政利益主体,导致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其他区域在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存在政策不统一、规划衔接不畅等问题,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最大化。

2.2 天竺综保区政策优势渐失,发展空间受限

近几年,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范围扩展,我国已经批复了34家在功能和政策方面一开始就与天竺综保区相差无异的综合保税区,而目前天竺综保区在政策方面已经停滞不前,比较优势渐失。另外,由于海关总署的推广,综保区已经失去了区港一体化布局和监管方式的独有权。同时,经过几年的建设,天竺综保区在硬件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的同时,伴随的后果就是一期土地基本用完,又加上二期土地规划进度缓慢,使得综保区发展空间极度受限,此外综保区目前没有直接的商务商业和生活设施配套区。

2.3 资源配置不平衡,统筹水平较低

目前,顺义区内企业只有航材供应、航油供应、航空维修、运输销售类企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它像适航、国际行业和管理组织、航空交易服务企业,航空研发制造、飞机回收处理、航空技术咨询、航空中介服务、航空保险企业等都特别紧缺。以航空咨询类公司和国内行业协会为例,经过初步统计,目前在北京设立机构的主要有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国私用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17家,但主要分布在朝阳、西城及海淀区。2013年6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亚太地区办事处设于北京,该办事处属于在国际航空领域具有高度配置能力的机构,但其并没有选址机场周边。

2.4 前期规划不够合理,优质土地资源匮乏

2013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六环路以内设定为核心区,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的汽车基地、林河开发区、临空国际、杨镇汽车基地、赵全营C区、北方新辉印刷产业基地划定为临空经济的拓展区(北京临空经济区首次划定核心区);剩下的其他顺义地区则为辐射区。但由于前期规划不够合理,几个重点功能组团规划范围内产业用地非常紧张。而且区内企业多以加工制造类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且占地面积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新的产业规划调整,将会耗费巨大的成本。

2.5 交通拥堵问题浮现,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

机场周边的交通线路主要有公路、轻轨、铁路等,多样化的交通路线为旅客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避免局部交通堵塞问题。北京临空经济区周边交通较差,轨道交通只有一条,且道路狭窄,时常堵车,尚未形成一个地面交通枢纽,影响了从机场到达市区的时间。在首都机场年客流量8200万的情况下,机场快轨的年客运量只有800万,通过轨道交通到机场的比例还不到10%。而国际上,这个比例一般都不低于30%,香港更是高达65%。另外公交线路少,也为附近的居民出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表1 机场交通线路

图2 机场到达市区的时间对比 3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核心区临空经济统筹发展平台构建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首先应从最根本的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一个统筹临空经济区内各功能区块的决策管理机构,废弃开发主体分散的模式,对临空经济区内市级的、区级的以及乡镇的各开发区进行整合,然后再与机场协作,更好地融合发展。

进一步加强临空经济核心区对原空港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国门商务区、原有的天竺综合保税区与中关村产业园顺义园区五个经济功能区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搭建更为有效的临空经济统筹发展平台;围绕区域空港优势,突出发展首都的航空运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金融、商贸服务和文化创意等五大产业。今年一季度,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实现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86%。

3.2 加强培育基地航空公司的根植性,拉动临空产业发展

机场本身只是一个用机起降的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航空公司才使得机场有了客流和物流的汇聚作用,才能进一步拉动机场周围临空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大对国航、国货航、海航根植性的培育,不但可以在两机场分工中取得更多的主动,还可以对星空联盟和寰宇一家两大联盟的外航成员起到连接和巩固作用。

(1)建立顺义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加深交流合作。解决围绕国航、国货航总部的交通、餐饮问题。如:开通空港工业区内部短途公交线路;开通连接空港工业区和航站楼的公交线路;围绕空港工业区开设中档餐饮业等。

(2)建议重点推进国航大学建设与发展。国航大学现阶段虽仅服务于国航自身飞行员培训,但国航有意未来在模拟机设备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将国航大学的模拟机培训进行推广,加上国航的品牌号召力,该项目的推广必将给顺义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会对更多的航空人员产生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必然会对相关联的产业产生需求,如餐饮、娱乐、酒店等,从而拉动临空服务产业的发展。

3.3 促进天竺综保区向国际空港综合服务示范区转型发展

促进天竺综保区向以保税功能为特色的国际空港综合服务示范区转型发展,重点建设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引领的国际采购分拨中心;以航空器材及IT产品为主体的保税维修中心;以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公共检测实验中心;以高精端国际商品为特征的保税展览展示交易中心;以飞机租赁为突破口的离岸金融中心。从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首都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尤其是国际货邮吞吐量的持续稳步增长。

3.4 引进航空相关服务业,完善航空产业链

现阶段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完善的产业链是影响企业选址的关键因素。考虑首都国际机场周边现有的航空相关服务业类型,建议:

(1)围绕中航材和国航航材(国航工程技术中心)开发航材采购贸易服务,并加快推进天竺综保区内航材分拨中心的建设,逐步打造成中国航材资源配置中心。以中航工业为中心,积极拓展航材供应链上下游服务,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配件产业。

(2)引进或投资与飞行急救相配套的医疗机构在机场周边落户,满足医疗救护飞行到达机场后的后续救治需求。同时大力推广中国中医文化,打造国际医疗旅游新业态。

(3)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亚太地区办事处及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安技中心)为核心,依托北京的人才储备优势,大力吸引行业组织、协会和航空类咨询机构入驻,形成中国民航业的硅谷。

3.5 围绕临空高科技建立两区联动机制,实现双赢

由于新机场周边地区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决定两者的发展侧重点不同,积极筹措与新机场所在地区政府进行联动,形成临空经济对接机制,对顺义区内临空高科技企业进行“税收-能耗”,“占地-带动”等方面的分析,控制纳税少、能耗高的临空高科技产新项目入驻,将部分企业转移到新机场所在地,为顺义临空经济区发展腾出更多空间的同时,为新机场周边地区初期发展提供动力,实现双赢。

4 结论

临空经济做为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国内的各个机场也在积极进行临空经济区建设方面的探索。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是国内临空经济的先行者,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由于临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初期经验不足等原因,致使首都机场在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出现,对首都机场及其临空经济区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如果利用好新机场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就会拥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首都机场在临空经济方面的探索与经验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对国内其它机场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汝宁.临空经济助推产业升级产城融合[J].管理观察,2013,(36):2728.

[2]滕林山.青岛新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思路[J].中国市场,2014,(10):106108.

[3]王刚.实施五大战略促进北京临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J].北京农村经济,2011,(07).

[4]古芸芸,王海平.“北京国际航空中心暨核心功能区”建设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05):1217.

[5]尹建华,王兆华.北京市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1):9799.

[6]曹允春.机场发展临空产业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3,(06):0910.

上一篇: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