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引领教师成为心灵导师

时间:2022-05-09 07:27:45

《教学勇气》引领教师成为心灵导师

从师生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

帕默尔(Parker J,Palmer)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就是这样平实而亲切地把教师引领到深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吸引我情不自禁地成为忠实的读者和译者,同时吸引我和一些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够让更多教师沐浴心灵导师的指引,让更多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就必须先让教师大写自己,认识教师的真实身份,唤醒教师的内心定力,源自教师的心灵引出优秀教学源泉。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正如《教学勇气》所言:

“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遥远地、视其为疏离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样看待学科,就像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

扎根内心沐浴心灵导师的启迪

教师又如何才能够唤醒自我内心的真谛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呢?对这艰深问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阐述了教师需要从三方面获得心灵导师的启迪:从人生中相遇的心灵导师那里获得启迪,从学科思想大师那里吸取唤醒自我心灵的力量,在用心灵联系外部生命网络中际遇心灵导师,以及在与生活圈的各种力量周旋时提醒内心自明自断真我的存在。而《教学勇气》一书,就是引领教师认识心灵导师的思想大师。

教师在现实的种种压力下免除“失真心”和“断真言”的分离痛苦,真正获得内在定力返回精神家园的内心根基是什么?这要在全书的前提假设中包含的两个核心概念中去品味:“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好老师形成的联系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心灵。作者写道:

“三十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上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我的学生和我,面对面地进行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仍管用,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即席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自身认同”,被作者描述为个体汇聚着生命所有力量的发展着的联系,是个体内力与外力运动着的交汇,在完整的、不分离的自我中,教师将自己、学生和所教学科编织成具有凝聚力量的联系网,促动学生学会编织他们自己的世界。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自身完整”,被作者描述为:个体在识别和选择什么能整合到自我个性的过程中、识别和选择什么方式能赋予自我生命活力的过程中,都是以个体汇聚生命力量的联系网络中所发现的真实完整性为奠基。只有内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建立优秀教学需要的外部联系。

作者用了生动的故事,描述发自真实自我心灵、与自我天性契合的教学,是如何不仅仅守护了教师自己的灵魂,更加是爱护了学生的心灵。而疏离于真实自我的教学是如何伤害自己的灵魂,又不可避免地最终侵犯到学生和同仁、把心灵疏离的痛苦加诸于学生身上。只有依托优秀教学生命之源泉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滋养,教学工作才是人性化的天职,是内心深层愉悦与对外部联系深层渴望之间交融的圣殿,教学工作会让教师觉得“这正适合我”,这正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是让我甘愿倾心投入乐此不疲的圣坛,即使辛劳艰难也生活充实快乐,其间的各种问题也正好是助我成长的源泉。

在开放的联系网络中战胜自我封闭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滋养优秀教学生命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既会在师生生命的深层相遇中不断获得发展,又很可能在教师倾心投入与学生、与学科的联系时受到漠视、评判、嘲讽等伤害。“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就可能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

教师最大的敌人是禁锢教师能力的分离性的自我封闭。这种自我封闭虽然受迫于外部制度压力,但主要根植于教师内心的恐惧:恐惧在按照外部评估的竞争冲突中失去工作、形象和地位,恐惧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却影响到按照外部评估标准衡量的升学前程,恐惧直面他者说出的心声或不希望听到的实话,恐惧那么少的学生听懂你的课,恐惧学生提出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恐惧心灵联系带来的挑战,恐惧与他者生命深层相遇而影响到必须改变自己……而教育制度却强化着这些恐惧,用学术专长、资历证书、考核标准等乔装客观性的控制权力,提供了许多庇护自我分离的方法。

而教育制度正是凭籍这种内心恐惧才把人们的心灵分离得如此之深,这种充满分离结构的制度又受到一元论的学术文化的怂恿,而盘根错节滋生着更严重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战胜和超越内心恐惧的力量来自内心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种内心的力量需要在与外部生命网络的开放联系中获得生命活力。恐惧尽管确实存在,但身心不必受制于恐惧,与内心恐惧一样真实的还有好奇、希望、同感、诚实,教师可以立足于内心的这些明朗天地教学,靠重新认识自我,唤醒内在精神力量战胜恐惧。

营造教师彼此扶助心灵的文化

在《教学勇气》前三章深刻阐述了真正的教育无法在分离的生命中扎根,它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生命中生根的中心命题之后,后三章进一步精辟地论述了真正的共同体如何从内心世界融入课堂及更大的世界。教师要适合人类本性建立各种联系,没有一个外部给予丰富滋养的网络,我们就会枯萎和死亡;同时,如果未能拥抱扎根自我天性的内在定力,而只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寻生活的意义,也同样会枯萎和死亡。

教师如何才能够具有用心灵联系课程魅力的智慧?如何能够让优秀教学源自心灵?能够让教学由一个原则衍生出无穷尽的变化?专家的建议杯水车薪,最丰富的滋养宝库是学校形成教师彼此扶助心灵的文化,提供教师进行最复杂微妙的教育心灵旅程的支持平台。作者明示我们无须再为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哪种教学方法技巧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了,最重要的是以富于魅力的伟大事物为中心,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凭籍教师心灵与伟大事物魅力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的心灵向奇特的奥秘开放,找回失去的惊喜能力,还本来属于教育的彩色与灵光。

为支持教师内在生命的制度改革汇聚精神力量

作者最后提出的问题更发人深省:教育制度能够怎样支持教师的内在生命?应该期望教育制度支持教师的内在生命吗?作者尖锐指出,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改变是永远等待不到的!因为割断心灵联系的制度植根于人们内心的恐惧,改变分离性教育制度的力量蕴藏于每个人不再恐惧的教学勇气中,变革制度的力量蕴藏在你我他内心力量的觉醒中,潜藏在教师对契合自我天性的真善美的追求中。

我们怎样汇集个人的精神力量,使得目前疏离于心灵的教育制度,逐渐转变成支持教师自在地引出心灵智慧的教育制度?这必须依靠教师对原本应该拥有的真正教师身份的渴求,百川人海汇聚成可以推动制度变革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汇集,将始于我们的重要起步,即教师把讲自己真实的故事作为日常专业充电的过程,也必须融入于教师的心灵约定中,即共同参与编织滋养自我生命的外部生命网络;更必然成长于教师的相互学习询问的过程,从中沐浴心灵导师指引的光亮。

上一篇:学会可持续性的自主成长 下一篇:构建节约型校园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