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5-09 07:26:26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教师讲课妙趣横生,往往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愿望。而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语言艺术

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适时采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物理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将物理学科知识结合实际,使物理更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语言必须清新自然,有生活的气息,不得一味追求雕章琢句,要达到意不晦,语不琢,朴实无华;必须自由洒脱、典雅和谐、具有学者风范,虽不讲究平仄押韵,却要追求旋律的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同天成。如讲授物质三态的分子排列特点,对比学生上课、下课及操场自由活动情况,学生理解起来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鉴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其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还不习惯于也不善于在众多的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理论, 不能总结出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来启发他们的智慧,使学生在头脑里呈现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一个物理模型,帮助他们从特殊到一般,从形 象到抽象,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原子核物理部分,若只介绍10-10m和10-14m 的数量级,学生印象是十分肤浅的。如果把原比作一间长达100m的大厅,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厅中的一个乒乓球,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形象。再比如:讲解运 动的相对性时,若引用古诗:“……满眼风波多闪烁,恰似走来迎。子(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二句是以船为参照物,第三句是选岸为参照。这样学 生就感到非常的形象直观了。

2. 物理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有激励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 望,提高学习积极性,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如:笔者讲楞次定律的时候,在讲到有导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时,用了四个字“来拒去留”来概括,并强调说:是“来拒去留”,而 不是“来者不拒”,大家轰然大笑,在笑声中获得了知识。正在此时,笔者抓住时机,再次引用诗句,用“相见时难别亦难”来对该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加以深化 理解,因此,同学们的印象深刻,也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知识。

3. 课堂语言要反复锤炼,有艺术性

在叙述一个概念、定理、定律时,要把它认真推敲,恰恰相反当地断句,找出重点的字、词,之后锤炼语言。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主要强调“只有”、“重力做功”,再假设“不只是重力做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就会对成立的条件有整体的认识。在对其内容的叙述时,不妨把 重点放在“相互转化”和“总的机械能守恒”上,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知道分析问题的方法,使问题一目了然,学生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在长期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学绝不能强行灌输,越俎代庖,而只能适时诱导,寻机启发。而启发式教学又必须通过合适的语言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语言 应力求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对于表面看似简单的数学公式F=ma,我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第 一,“F=ma中加速度和力、质量在数量上存在什么关系?”第二,“如果作用于物体的不是单独的一个力,而是几个力,F的含义是什么?”第三,“怎样理解 合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具有同一性、独立性、瞬时性?”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进行探索,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学生即时茅塞顿开,释然于怀。又如在讲解“马拉车 ”的问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第一,“马拉车前进时,是车拉马的力大还是马拉车的力大?”由于学生刚学过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很快就回答“一样大”。第二,“为什么是马拉车前进,而不是车拉马后退呢?马拉车前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启发学生自己解答这个问题,我问的第三个问题是:“皮球抛进水中为什 么会上浮?”学生随即回答:“因为皮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量。”我立即又问:“由此可见,物体宏观的运动状态由什么因素决定?”学生恍然大悟:“由物 体受到的合外力决定。”至此已将学生引导到物体受力分析的本质问题上来了,通过对马与车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正确理解马拉车的问题了。

4. 物理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R=U/I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不能说当I 0时, 电阻无穷大,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但在物理学上,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讲授科学的内容当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也要讲究准确严密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例如,在讲述电场概念时,可以说“在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电场”,如果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叫做电场”就不准 确;再如将“物质的密度”讲为“物体的密度”,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所以表述准确与否,有时只在一字之差。教学语言“无所苟”这种精神确实是值得提倡的。当然,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 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定义,那就大可不必,应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知识的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接下来在高中讲授牛顿第三定律,对力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到了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量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对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近几年的物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刻注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3-18

上一篇:浅议新课标下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 下一篇: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