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作品选择的对比研讨

时间:2022-05-09 06:20:30

声乐教学中作品选择的对比研讨

一、最高音相同而字不同

在最高音相同而字不同的基础上如何选择作品难易。按照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归纳的十三辙的发音笔者想有几点分类:1.发花辙、也斜辙、怀来辙、遥条辙、由求辙、言前辙、人辰辙(除in归韵外)、江阳辙、中东辙(除ing和ong归韵外)。2.姑苏辙(如;路,福)3.灰推辙一七辙和上面的以in、ing、ong归韵的字。4.梭波辙(含kgh发的音)。第一种分类中基本都是开口发的音(可称开口音),第二种是合口发的音(可称合口音),第三种是牙齿处发的音(闭口音),第四种是喉部发的音(可称为喉部发音)。

在演唱的过程中,第三种的闭口音和第四种的喉部发音要比第一种和第二种的要难。尤其对于男高音,第三种的闭口尤为难唱,很容易造成喉咙挤压的毛病,使得声音尖而刺耳。第四种的喉部发音更容易声音养成喉音过重而且养成舌根音的毛病。在很多人的演唱当中这两个缺点尤为明显。因此,在咬字当中闭口音和喉部音要比其他的发音字难很多,也正因为难所以很多人才没有唱对。如作品:《我等你到天明》《祖国,慈祥的母亲》。

1.《我等你到天明》这首作品的乐句的归韵在开口音和闭口音都有(腾,空,影,明),而高潮处“孤雁飞绕天空”“啊,那羊儿谁在草中”,最高音是雁,为开口音,时值一拍半。2.《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作品的乐句归韵基本都在闭口音上(亲,灵,亲,情),而且高潮处“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第一个字也是闭口音同时又是直接唱g2那么高的音难度比较大,时值一拍,同时又是乐曲的最高音。从字的角度上讲,显然第二首作品比第一首难很多。

二、最高音相同而旋律结构不同

这个分类的作品其实在男高音演唱中更加深有体会。许多作品音虽然不高,就是因为旋律的结构难。这样的歌曲反而比那些音很高的曲子还难唱。一般分类有(1)旋律从中声区到达高潮处换声区在回到中声区。(2)在高潮处有大跳,或者八度大跳。(3)旋律都围绕在男高音的换声区演唱。第一种至第三种分类是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序。例如作品:《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F大调与《小河淌水》降E大调。

1.《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这首作品符合第一种分类。“啊,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旋律开头啊为g2,然后回到a1在进行到e2,这种旋律结构像流水一样所以旋律比较抒情,也是一种旋律回旋的感觉。

2.《小河淌水》这首作品的旋律基本围绕男高音换声区演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这两句的旋律一直往高音递进到达g2,而且围绕g2,一次又一次的绕回到g2,十分考验男高音的换声区是否扎实,所以第二首作品比第一首难很多。四、最高音相同但情感风格不同作品的情感风格都是为了塑造歌曲当中的角色。1、作品表现一种情绪而乐曲不叫简短在二段式以内。一般艺术歌曲作品居多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一片丹心》等。2、歌曲内容丰富,情绪情感波动比较大,乐曲长度一般在二段式以上,一般为歌剧选段。

如《不能尽孝愧对娘》,结构为A-B-C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的作品。乐曲运用了大量的跳进手法、鲜明的地方民族风格、宣叙调部分的风格、借鉴戏曲中的“垛板”、在演唱中运用了润腔、滑音、哭腔等。这样的作品比起一般的艺术作品难很多,不仅要求演唱技术娴熟,还要把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要求自身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很高,所以难于第一类作品。

三、总结

总之,声乐作品难易选择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判断作品的难易,在教学中能选择更适合学生的作品,将更有效的实施声乐教学。根据学生的进度结合作品达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作品的难易分析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彭文斌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师校声乐教学特点及利用 下一篇:声乐教学原则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