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护理

时间:2022-05-09 11:14:20

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6例椎间隙感染患者采取经皮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术。术后继续抗感染,做好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保持冲洗引流的通畅,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逐渐降至正常,3-5周后患者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创伤小,可有效地将病灶的坏死组织和脓液充分引流,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置管冲洗;护理

椎间隙感染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但病情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率为0.1%-4%[1-2]。随着脊柱各种手术的广泛开展,椎间隙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4]。因缺乏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指导,单纯大剂量抗生素保守治疗常不能治愈,而开放手术清创植骨固定,手术创伤大,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5]。我院从2008年开始开展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1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原发性椎间隙感染5例,继发性椎间隙感染11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48岁;腰3/4椎间隙4例,腰4/5椎间隙7例,腰5/骶1椎间隙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行X线、CT及MRI检查初步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

1.2方法

1.2.1灌注引流管制作一根导尿管前端剪1-2个侧孔,将一根硬膜外管套入输液管中,硬膜外管前端超出导尿管1.5cm,硬膜外管尾端从导尿管侧壁开孔穿出。

1.2.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台上,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根据病灶的位置确定皮肤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进针点为中心在皮肤上做0.5cm横行切口。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穿刺,经椎弓根进入病灶,取出钻芯,更换工作套管后缓慢置入骨钻钻至病灶。取出骨钻后,髓核钳局部清创,将灌注引流管经工作套管置入,注水检测套管通畅,退出工作套管。将灌注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

1.2.3术后治疗患者卧床,经硬膜外管做为灌注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待培养药敏出来后,改为敏感抗生素盐水冲洗,每日3000ml。尿管做为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冲洗时间3-5周。同时静脉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拔除引流管后改为口服抗生素2周。

2结果

体温平均9.6天后下降至正常,局部症状平均2周缓解,冲洗液3周左右清亮,3次细菌培养阴性后先拔除灌注管,引流液少于50ml时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无引流管松脱及阻塞,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冲洗管堵塞,其中2例经高压冲洗后通畅,2例无法通畅给予拔管。双下肢功能适度锻炼,肌肉无萎缩。平均28天治愈出院,随访平均12个月无复发。

3讨论

椎间隙感染是脊柱较少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腰椎,达59%[6]。其病因大多数是由于各种医源性操作,诸如腰椎穿刺、脊柱手术或脊髓造影等缺乏严格的无菌要求,以至将细菌带入椎间隙而导致,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但近些年的报道,条件致病菌不断增加,阴性杆菌多见[8]。患者表现为剧烈腰痛、腰肌痉挛,搬动肢体或腰部即诱发。大多数患者有血沉快、发热、白细胞升高、CRP增高。因缺乏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指导,单纯大剂量抗生素保守治疗常不能治愈,而开放手术清创植骨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置管冲洗引流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效果明显,术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加强心理护理,灌注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加快病人康复。

灌注引流管的护理:术后保持灌注引流管的通畅关系到手术的最终效果。引流管常规负压吸引,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能绷得过紧,以防拔出或脱落。灌注管接一次性输液管冲洗液灌洗。期间应每日更换引流瓶及输液管,更换时注意保持灌注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受压、扯脱、扭曲。术后2周内会有絮状坏死组织从引流管流出,易堵管,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记录每日冲洗和引流量,如引流液过少,可能是管道阻塞;过多可能有出血或脑脊液漏,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一般冲洗速度约为20滴/分钟,每天早班和晚班调快冲洗速度至5ml/分钟约2分钟,将坏死组织冲出,防止堵管。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每日冲洗量3000ml。一般3周后,患者体温正常,腰痛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如连续3次阴性,拔除灌洗管,改为单纯引流。引流液少于50ml时拔除引流管。

心理护理:椎间隙感染多表现为患者剧烈腰痛、腰肌痉挛,搬动肢体或腰部即诱发。发作时十分痛苦,患者极度紧张、焦虑。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我们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沟通,讲解椎间隙感染的特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康复护理:术后1周患者腰痛症状仍较重,可协助患者进行下肢的伸屈、内收外展的锻炼。待疼痛减轻后,作直腿抬高试验,以防神经根粘连,卧床行四肢屈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Fernand R,Lee CK.Postlaminectomy disc space infe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report in three cases[J].Clin Orthop,1986,10(209):215-218.

[2]Iversen E,Nielsen VA,Hansen LG.Prognosis in postoperative discitis:a retrospective study 111 cases[J].Acts Orthop Scand,1992,63(3):305-309.

[3]Muller EJ,Russe OJ,Muhr G.Osteomyelitis of the spine[J].Orthopade,2004,33(3):305–315.

[4]Cai HX.Liu C.Fan SW.Routinely using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may not effectively prevent intervertebral disc infection:A new strategy to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c infection[J].Med Hypotheses,2011,76(4):464-466.

[5]吕波,吕建军,韩玉升,等.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实用骨科杂志,2005,11(1):24-25.

[6]陈姣.经皮置管冲洗急性化脓性椎体间盘炎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6(12):1428-1430.

[7]娄延举,陈旌展,张聪,等.侧路椎间盘镜治疗成人自发腰椎间盘炎的探讨.颈腰痛杂志,2007,28(4):343-344.

[8]刘昱君,刘发生,常磊.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40-42.

上一篇: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下一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