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时间:2022-05-09 06:54:07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摘 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良好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源于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

关键词:自觉锻炼 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当前学生体育意识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只顾埋头苦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只对眼前的活动感兴趣,却未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尤其一些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活动很被动,体育意识尚未形成,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后进入社会,不能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1 学生缺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一)学生本身的因素

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由于升学的压力,很数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活动器具有限,加之学校没有认真进行组织,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

2、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以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因为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立刻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体育教师的因素

1、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由于某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加之体育锻炼课时,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不够,造成学生盲目锻炼,甚至运动损伤。

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尽管现在人们对“现代体育观念”提得较多,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重视身体素质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练习,离开教师便无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因素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课成绩。甚至有家长和教师将体育课与文化课学习对立起来,反对学生参加合理的体育活动。正是因为班主任、家长对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

2 怎样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选用或开发适宜的教学内容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基础,确定教材的难度。体育与健康课所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适合学生当前的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学难度应该是略高于大多数学生,同时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能够得着”。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对于较复杂的学习内容适当切分,通过多个教学步骤完成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尝试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兴趣。

2、结合教材特点,挖掘现有教材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加工的过程,备课时教师应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找出该项教材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核内在的趣味性、新颖性及娱乐性,并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之中。如,初中教科书中“球类”教材,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应用运动技术。还有篮球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学与传球抢球游戏活动相结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结合三传二抢投篮游戏活动进行教学。这样克服了单纯学练技术的单调和枯燥,而是在打球过程中学习和巩固技术,是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兴趣,体验和提高技术。

(二)、采取情境、游戏或笔、比赛法等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教学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竞赛与游戏、主题故事情节展开等手段将教材内容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并通过积极暗示、角色效应,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身临其境,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活动中,这是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单调。例如人教版体育(三―四年级)中的技巧教材中采用“动物世界”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形象思维中有兴趣地进行各种技巧动作的动作,学生玩的兴趣盎然,同时掌握了有关技术动作,发展了体能。

2、采用游戏或比赛法。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获得同伴认可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中小学常常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正常的,如果教师引导有法,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组织形式多样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将学生排成横队,教师在前面示范,学生在后面跟着机械的模仿,这对于低年级学生初学某一技术,有时是必要的。但如果每次课都这样做,学生处于被动参与体育练习的状态中,学习兴趣不会高。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体能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同时保障体育与健康课有序进行。常用的分组方法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随机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有伴型分组等多种形式。常用教学的队形还有散点式、圆形、半圆形、菱形等。

(四)善用评价手段

成就感对于激发和维持运动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取得成功。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练。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有多中,可以是口头鼓励、表扬,安排示范,当带头人、小组长等,也可以用预先制作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花、五角星等物质奖励。教师口头的激励和期盼,如“快!加把劲!”“试试看,你一定能行”“你的想法有道理,我们大家试试看”等,常常能够促使学生充满信心进行学练,这将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告别消极、被动、防范的心理,使其更具主动性。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上一篇:让情感成为学生进步的“不懈动力”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