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审美差异

时间:2022-05-08 10:11:35

浅析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审美差异

作者简介:单凤香,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2班。

摘要: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体系。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两者都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审美是对文化的一种阐释,女娲和普罗米修斯虽说都是用泥土造人,但是两者还是有差异的。两者不同的民族心理、审美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体现出了审美高度的不同,认识不同类型神话,有助于认识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造人神话;审美心理;审美差异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政府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什么是审美?在美学理论中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审美是主观的精神现象,康德主张审美是与主观、情感相联系的。中国学者潘知常所说:“审美活动绝不是一种对美的把握方式,而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本文以中希泥土造人神话为例,从女娲造人和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形象、内容、特征、人格、命运等方面出发,探索两者在审美上的差异及其根源,并在差异上的基础上寻找共同之处。

一、审美的差异

(一)对于神的形象的差异

中国的造人神话以女娲造人神话为代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庄召力所撰的《风俗通义》明确记载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K(绳)人也。”中国造人神话以女性为主。希腊的造人神话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他的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他知道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他使用河水把泥土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人类赋予灵性,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虽说两者都是用泥土造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这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女娲神话主要是由于生产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女性居于主导地位,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人类充满了恐惧与敬畏,而且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手足无措,人们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与魔力,祈盼通过神秘莫测的未知力量来寻求保护。远古人们对女娲产生了图腾崇拜,”蛇的蜕皮意味着重生,对“蛙”的崇拜,蛙在水中繁殖能力非常强,这反映了中国远古人民对生殖的崇拜,对死亡的恐惧。其深层含义是对物的崇拜,以及衍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儿孙满堂”、“祖先崇拜”等。

关于希腊神话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荷马的《伊利亚特》。而且他最早造出的人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对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他身材健美硕大,刚劲有力,反映了希腊人渴望征服自然的心理特征,这和希腊的地里环境有关,希腊濒临海洋,耕地稀少,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进行航海,在航海过程中必然充满各种困难,必须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因此拥有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所以希腊人非常注重体育竞技和体育锻炼。

(二)对社会地位的态度

一方面从女娲造人的过程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K(绳)人也。我们就看出了阶级观念,“富贵有别”、“生死在天”的思想,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顺从、和谐、敦厚的品格。普罗米修斯虽说是神,但是他被赋予了人性,古希腊的神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普罗米修斯因为违背了宙斯的意志遭到了惩罚,这都体现了希腊神重视个人权利,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冒险精神。一方面他帮助宙斯取得了主体地位,他对宙斯是忠诚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为了帮助人类,不得不违背宙斯的意愿,最终他受到了宙斯惩罚,在面对宙斯的威逼利诱下,他没有屈服,坚持自己的意志,最终得到了解放。从普罗米修斯身上体现对“神”的挑战与抗争,这种神话观念既造就了欧洲中世纪时人对于“神”的敬畏,导致中世纪漫长的宗教统治。

(三)对待命运的态度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虽说两者的命运结局都是悲剧的,但是两者的命运存在很大的差异。

女娲的命运结局反映了中国的“乐感文化”,这种乐感文化是建立在“悲感”之上的,女娲造人之后,教人们各种生存技艺,最后女娲补天与天合为一体,她的结局给人们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追求生命的永恒,喜欢完美结局。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中庸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做事不走极端主义。

普罗米修斯的悲剧一方面在于他是神,却因为为人类做事受到了长达三万之年的肉体痛苦,另一方面他的悲剧在于他知道别人的命运,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何时被解放。他的命运让人们感到同情和怜悯。普罗米修斯的悲惨结局,让西方人觉得人一生都在受罪,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在女娲神话中,我们看出神是神圣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们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残害人类,反而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神虽说没有“人性”,但是他们身上都体现出道德美,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都体现出他们的高尚。因此,中国人在处理事情时,经常从道德层面出发,另一方面,女娲的无私奉献,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

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则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的思想,崇尚自由,正是这种意识,催生出了希腊的民主意识,中国神话宣传神的不可侵犯,人的命运完全是由神控制的,人只能听命于神,在受到灾难时人还是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而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神具有人性,他们具有人的形美与精神美,但是神对他们而言没有那么神圣。因此,希腊人不迷恋权威,而是注重自我意志,自我发展。

二、审美的共同点

(一)崇尚美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两者的内容来看,都强调他们高尚的品格,他们被人们赋予了精神和力量美。显示出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征服自然的渴望。但是能力有限,女娲和普罗米修斯的出现体现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对土地的热爱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都是用泥土造人的,这体现出了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中国古代人民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希腊濒临海洋,土地狭小,正是因为土地的稀缺,使希腊人对土地充满了热爱。从这些看出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

探索两者审美意识,进而了解中西方的人格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美学体系,也有助于我们反省自己,在与别人交流中尊重差异,吸收优秀文化,让多元的文化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绽放。(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连元《中西审美差异之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第27卷第4期.

[2]朱超威,李君兰《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25卷第5期.

[3]张建梅《从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5卷第2期.

[4]吴童.中希神话审美特征寻异[J].重庆师范学院哲社版,1994(1).

[5]商智茹《浅析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悲剧美学特征的差异》[J].黑河期刊,2011(9).

[6]何琦《以神话视角反思中西文化差异》[J]读与写杂志第11卷第2期.

[7]董雅莉中西方神话文化的内涵比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年6月第3期.

[8]王念选中国与希腊神话美之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7月第14卷第4期

[8]张文杰.中国古代神话悲剧性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3.

[9]井立宏.试论我国古代神话的审美价值[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2(2).

[10]林玮生“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社会科学研究,2009.6.

上一篇:欧式风格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表现...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