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企业科技进步的会计制度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08 08:51:32

加速企业科技进步的会计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以后,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原有的政策制度已不能满足科技的飞速发展,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了建立适应时展的、全面的财会制度体系,应该从现有的政策制度出发,分析优缺点,弥补财会制度中滞后的部分,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会制度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关键词:科技进步;会计制度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存在空白

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行业的会计制度。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开始对在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会计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带来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产品成本的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点环节,我国却至今没有出立系统的成本会计准则,成本核算的规定分散在多个具体准则中,十分零散,而且在成本核算范围、核算方法以及信息披露方面跟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与国际趋同的成本会计准则尚未制定,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经常遭受反倾销调查。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其中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则计入当期损益。而反倾销调查机构认可的产品成本范围更广,涵盖了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一般费用等诸多内容。如果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就不能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了胜诉的机会,有的企业甚至会直接放弃应诉,导致企业失去海外市场,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制度内容尚待完善

会计制度发展到现在,内容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被忽视的地方。仅就涉及到企业科技进步的会计制度内容来说,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部分,就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研发费支出的总范围的规范和研发支出与开发支出的划分标准。这些问题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中会产生一些障碍。缺乏对研发费总范围的规范可能导致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只把较少的物资资源作为企业的全部资产,忽视对技术、人才投入的计量,导致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错误的价值估计。固定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中占绝大部分。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按照规定,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非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这些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按历史成本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随之增加,之前计提折旧积累的资金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导致企业的研发活动难以为继,生产规模逐渐缩小。第二,在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的成本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幅减少,而折旧费用的比例大幅增加,如果仅仅把折旧费作为成本费用的明细科目而不单独设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符合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也不利于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第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对象不合理,根据规定房屋和建筑物都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是随着房价的上涨,很多房屋、建筑物的原值远低于现在的公允价值,对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导致账实不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计提的折旧额被计入成本和费用,使得产品的成本提高,会削弱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3.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除了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空白和制度内容尚待完善之外,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会计制度的执行也存在问题。以跟科技创新企业密切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无形资产》为例,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一规定相对于以前一刀切的费用化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准则规定上看似很完备,但企业研发费的会计处理中很难将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区分开。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这两个方面,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可能有相互交错的成分,如果在科技成果转换之前确认研发项目能否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区分的标准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那么这种方法很容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

二、改进我国财会制度的对策

1.不断完善会计配套制度的内容体系

针对会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空白,应该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强化会计实践研究,针对经济发展中新的会计问题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确保会计制度调整的可行性和及时性。会计核算方面,针对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空白,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抓紧研究和制定成本核算等会计准则,使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和其他会计业务处理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指导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中,科技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一度处于独立发展状态,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信息不对称,科研机构不了解企业的运作和产品的生产,而企业的管理层不了解科研成果,无法把握核心技术。这种信息不对称很可能就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针对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这些特征,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和会计核算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信息的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会计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例如对信息供给和需求以及信息披露的时间、内容、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会计分配与激励方面,完善的权益分享制度,不仅能保障科技研发人员相应的经济权益,也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会计分配和激励制度的改进中,应当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产品研发完成后的销售阶段,应当准许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提取研发基金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研究的推广活动,让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为企业所用。

2.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

包括会计核算、分析、检查、预测、决策和控制的方法。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成本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会导致企业的产品成本出现很大的偏差。高质量的成本信息不仅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要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对成本核算制度存在的空白给企业的具体执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对于普通的企业研发支出较少,可以依据重要性原则,直接将其作为当期损益处理;而对主要是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如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类企业,可将研究、开发费用全部予以资本化;对于一般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对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且研究、开发阶段投入较大,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处理:如果开发活动获得成功,那么则应该把开发前期进行的研究及开发阶段的全部成本予以资本化,并在报表中列示出本期转回的以前期间确认为费用的资产金额,来保证报表不致受误解;如果开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当把研究、开发成本计入当期费用,并在报表中进行披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中出现的新情况,建议采取如下对策:一是在折旧方法上,保持与税法的协同,增加一次扣除法,将价值较低的一般设备和单位价值在规定之下的研发设备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不再分年计提折旧;二是对研发设备强制采取加速折旧方法,降低科技企业研发设备的价值贬值风险;三是对科技企业的设备可以采用现值法计提折旧,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

3.在会计准则层面提供操作指引

在国家的会计制度建设中,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问题的原则性规定。而在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方对会计准则内容的理解角度不同,采取的操作方法也大相径庭,导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为了提高企业经济信息质量,有必要在企业准则层面为企业提供操作指引,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以企业的研发费为例,根据企业研发费与会计实践的研究,对研发费用和开发费用做出具体的划分标准,为研发费的会计科目设置、核算、信息披露做出相应的操作指南。对于可能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较大影响的准则内容,如固定资产、所得税、政府补助、股份支付等也应当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情况,不断细化准则内容,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出操作性指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需要科技、人才、市场、生产链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财会制度与时俱进,以完善的财会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动态,加强企业各部门的协作和监督,从而节约生产、销售、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开田.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J].管理世界,2013(1):150-151.

[2]周仁俊.R&D:亟待重视的会计视角[J].复旦学报,2012(3):213-218.

[3]上官敬芝.折旧政策选择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启示,2012(10):28-29.

作者:唐晓 单位: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上一篇:中职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 下一篇:国有农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