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文化对延安大学生村官的影响

时间:2022-05-08 06:08:19

北京知青文化对延安大学生村官的影响

【摘 要】 文章系延安大学生村官探讨当年的北京知青文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影响: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勤学习,下苦功,求真知;加强道德修养,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实事求是,注重实践。

【关键词】 北京知青文化;大学生村官;影响

北京知青文化是记录北京知青的成长、成熟、成人的历史经历,同时反映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自从知青上山下乡开始,就有了知青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延安地区先后共安置下乡知青四万多人,其中北京知青两万多人。从1969年至1972年,先后有399名北京知青到冯庄公社17个村庄插队落户。知青们身上所体现的知情文化在当时充当了思想解放的先锋、改革开放的利器。岁月如歌,“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47年后的今天,远大理想、力学笃行、修身立德、树立新风、实事求是的知青精神所凝聚形成的知青文化意义深远。

北京知情文化的意义,尤其是对当下40多万大学生村官的影响最为深刻,这支传承了老知青精神的青年队伍,应学习老知青们的哪些文化气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着手:

一、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

延安具有对知青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知青们来到延安后,分期分批徒步参观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

(后排左三为)

知青们坚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理想。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到广阔的农村丰富了人生经历和生活积淀,知青们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实力,为祖国的稳定、发展、进步、强盛继续发挥余热。作为数万名村官中的一员,我们珍惜到农村历练的宝贵经历和历练,坚定人生正确的选择,向知青们一样伏下身子真正把农村当作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我们需要知青精神,继承知青精神,社会需要发扬知青精神,我们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在服务农村,建设农村中更要学习知青精神,一定为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推波助澜,做出新的奉献。

二、勤学习,下苦功,求真知

时任冯庄乡康坪村村支书尹治海回忆说,“小组长把政策学得透彻,人家就不像个知识青年,比蹲点干部都渊博。”日常的劳动很辛苦,年青人下地回来常常聚一堆下棋、打扑克,而就学习,喜欢看他的物理、化学、数学等书,外国经济方面的书也是常不离手,村里的有人议论 :外国的书,是不是正确的书?对于这稀有的书的来源, 是一次从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遥远,先到冯庄找借宿一夜,两人就合盖一床被子。当时还把随身带的一本经济方面的书,赠与。

老知青们求真知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新的年轻队伍,2008年一大批优秀毕业大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自己最富创造力,最富活力,最美青春留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在怀揣美好的愿望的同时不能放弃或者停止学习。 在人生的这一条抛物线上,学习是我们的核心能源。必须像老知青们一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学习视为生存的方式,使学习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初出校门,行走在人生十字街头的我们,直接面向的是偏远农村,背包里唯一不能丢下或者停止的便是书本。著名科学家高士其曾说过:“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庄子亦言,“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在日常农村工作中,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的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习的方向与深度,实践是对自己能力充分考量的过程,通过在“学习”与“实践”间的侧重变换,更利于有的放矢地提升能力素质,强化工作本领,与时俱进、深化内力。

三、加强道德修养,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知青们来到村里后,年轻人及娃娃们常跑去知青居住的窑洞里,因为这里有天天播放新闻的收音机、优美悦耳的留声机,还有知青们讲述的外边的精彩世界。让娃娃们更为高兴的是在这里能吃到香醇的大白兔奶糖。生产队为了照顾北京知青,不但为他们建了新窑,还特意安排一位老大娘为他们做饭。和蔼的老大娘总是能用陕北的小杂粮给他们做出各种各样可口的饭菜,让大家吃得有滋有味。为了感谢大娘,并减轻村里的负担,知青们经过商量,决定从他们每人的工分中扣除一部分,作为老大娘的工分。尽管老大娘不肯要,但他们还是坚持这样做了。

北京知青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劳动与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冯庄乡洛家河知青马丹柯回忆说:“从我们住的窑洞拐过弯去,展望全村的雪景。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群山及整个村落,映衬了大自然下的小村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洁白的雪,净化着自然,也净化着人们的视野和心灵,洛家河的雪同样带给我们永久的思念。”回首青春,冯庄乡的山山峁峁,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插队的磨练,使北京知青对人生充满了信心,终生受益,他们将冯庄乡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老知青们修身立德与冯庄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德者,本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成大德者可成大业。同时,还得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小事。笔者很荣幸2014年通过了大学生村官考试被陕西省组织部选聘到宝塔区冯庄乡,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399名北京知青曾经生产生活过的角角落落,生怕错过最为美好的痕迹。今天在这片热土上,荣幸的接过老知青们的接力棒,我们很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虽刚踏出校园“一穷二白”,服务最基层却乐此不疲。村民是最淳朴,最讲究实惠的,今年宝塔区开展的全程零距离服务,全程零距离服务由笔者全程为李庄村全体村民服务,村里的大小琐碎事如:帮村民交养老保险,更新低保信息等。有次一老大妈说“女女,我腿不好,你替我去交个电费”。前天一大爷电话欠费了让我帮着先给交点话费,因为当时忙着村集体工作抽不开身就用微信红包给大爷充了话费。可就是这么小而繁琐的事,省去了村民来回奔波,在服务的同时无形中拉近了我们和群众的关系,从相熟,到信任。为群众做好一件小事容易,做好100件小事就是一件大事,雷锋同志不正是从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成就的大我吗?我们所做的全程零距离服务就是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使干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拉近了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呈现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四、实事求是,注重实践

知青们来到康坪以后,指导生产队进行帐务公布,相当于现在推行的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深受社员欢迎。村里至今保存着1970年9月8日康坪知青和康坪生产队清算并公布有关知青帐务的会议记录和1970年3月3日,、冯如珍代表康坪村知青参加延安地区第一届知青先进集体会议,所缴纳的5天伙食费票据。

知青和村里的老乡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像这样的男知青,往往要从村里挑着130斤左右的粪上山施肥。到了秋收时节,他们又得将约150斤左右的农作物背回村里。经过劳动锻炼,知青们对于耕地、播种、锄草、施肥、收割打场、田间管理等农活样样在行。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冯庄洛家河北京知青凤杰开始研制脱粒机。因为需要加工许多零件,村里不具备这个条件,他专程回北京制作。脱粒机制好后,当时在冯庄引起极大轰动。知青们到村后扎扎实实干事,把艰苦的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天地。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就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讲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大学生村官应向老一辈知青们学习抓好大好机遇,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丢掉心浮气躁,不高谈阔论世界的飞速发展,不惊呼大叫国家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从我们的小村落说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做为村官不管你此时抱有何种心态,我们都应正确认知步入社会的现实性,明白艰苦的环境是历练自我进步的平台。我们要沿着国家、省委的政策的导向,备着烈火般的爆发力,脚踏实地,为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也为自己的生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5-4.

上一篇:隐藏在身边的暴利生意 下一篇:浅谈医学院校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