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多彩世界

时间:2022-05-08 03:04:08

一针一线:绣出多彩世界

第一次见到羌绣,是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一家名为“一针一线”的羌绣品牌店。不大的店面,琳琅满目挂满了手工羌族刺绣产品:民族风格的纹样、艳丽夸张的色彩、粗线刺绣的针法……平日里经常见到的家居生活品,在这里被刺绣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你会不由自主想去触碰绣品的纹样,感受那股春天般的温暖情怀。更为特别的是这里所有刺绣纹样均来自“5・12”汶川地震后的四川灾区,是灾区的农村绣娘一针一线手工绣得,传达着她们的坚忍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承羌绣技艺,拯救羌族文化

羌绣是羌族妇女在耕种之余和农闲之时用纯手工方式完成的民间工艺品,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妇女几乎无人不会羌绣,她们从十岁左右就开始训练挑花、刺绣,为的是在出嫁前绣出几件漂亮嫁衣、云云鞋和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她们既不打样,也不划线、绘图,仅以五色丝线或锦线,全凭娴熟的技巧,信手挑绣成具有民族风格、绚丽多彩的几何图案、自然纹样或花卉麟毛。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让 32万羌族儿女的聚居区遭受重创,千年古羌文化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2008年7月24日,阿坝州州委、州人民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启动了“羌绣帮扶计划”。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帮扶模式,创建了“一针一线”品牌,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将第一家实体专卖店落户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为了推广和支持羌族传统文化,2013年4月15日,北京市妇联,与四川省妇联合作,将第二家实体专卖店正式落户到北京南锣鼓巷108号。

“羌绣帮扶计划”希望利用羌绣这种当地妇女人人皆会的传统技艺,在不改变当地群众原有生活形态的情况下,帮助地震重灾区妇女通过绣花重新就业、重建家园。至今已为灾后农村高半山地区,培训绣娘8000余人,发放绣片140万件,超过6500个家庭从中受益。

恪守传统,赋予羌绣时代活力

尽管市场上充斥的电脑绣花和机绣技艺对羌绣已经构成相当大程度的冲击,“一针一线”依然保持着羌民族的传统工艺和特色,全部产品的绣花部分皆采用古老的羌绣技艺,经手工原创绣成。传统与质量是其品牌的命根子,其构图、配色、针法均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针法细腻精致,将皮质的细腻和刺绣的柔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羌绣的美最主要表现在用色的大气,皮包上的粉红色大花一朵接着一朵,色彩对比强烈,有浓烈的装饰图案美。“羌绣的精髓在于手工,宁可不做这单生意,也不用机绣。坚守传统与质量是我们的命根子。”北京“一针一线”实体专卖店的负责人苗金弟这样告诉记者。

近几年,“一针一线”品牌店联合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与知名设计机构,对古老羌绣技艺进行挖掘整理,积极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在尊重羌绣本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尚,把羌绣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羌绣赋予更鲜活的时代活力。产品涵盖到挎包、钱包、靠枕、鞋子、丝巾、椅背等生活家居用品。一款皮包上,一只孤独无助的小鸟,站在断裂的树枝上,眼神中透着忧伤,遥望着远方,正是震后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内心写照。地震毁坏的是羌族儿女的家园,但是没有毁灭她们的希望。

“一针一线”既是传承羌族文化的窗口,也为当地羌族妇女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如今,南锣鼓巷变得越来越青春时尚,人气越来越旺,这正是“一针一线”品牌发展的好时机。

上一篇:创意的流程(二) 下一篇:浅析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