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担保机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

时间:2022-05-08 02:56:16

浅析信用担保机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

担保是指根据合同或当事人的约定,以财物或第三者信用来确保债务或其他义务履行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保证债权实现的一种法律手段。信用担保机构则是面向社会办理信用担保业务的专门机构,它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担保行业近年来呈现非常快速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担保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市场集中度低、主营业务不突出、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信用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不能及时、全面了解被担保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而产生的经营风险,即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信用担保机构无力拓展业务,发展受到制约。

一、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

以湖南省为例,截至2007年末,湖南省信用担保机构119家,比上年新增2家,2007年有5家退出担保行业,实际新增7家;共为8240家企业提供了信贷担保服务,累计担保金额185亿元;全省在保企业从2002年的496家增加到2007年的3712家,在保金额45亿元。2007年湖南省担保机构实现收入19566万元,其中保费收入12203万元,占62.4%;发生代偿7461万元,担保代偿率1.24%;代偿损失880万元,担保损失率0.15%。信用担保机构为湖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湖南省担保业务开展得较好的8家担保机构,对其在2006年全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担保业务情况进行了统计。该8家担保机构2006年共提供担保4372笔、担保金额14.26亿,发生代偿411笔、代偿金额1149万元;金额代偿率为0.81%,笔数代偿率9.4%。2007年上半年共提供担保2827笔、担保金额9.49亿,发生代偿307笔、代偿金额544万元;金额代偿率为0.57%,笔数代偿率10.86%。担保业务稳步增长,金额代偿率保持较低水平,但笔数代偿率却维持较高的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湖南省信用担保机构还处在行业发展初期阶段,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因而无法与商业银行建立良性合作机制,致使担保能力大量闲置,无法达到预期盈利能力,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如何解决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现阶段,将信用担保机构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下简称为“征信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征信系统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在银行贷款情况、还贷情况、个人信用记录等。截止2007年底,企业征信系统收录的企业及其他组织1331万家,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近6亿人。征信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商业银行通过使用征信系统提高了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水平,信贷业务和赢利能力增长迅速。征信系统对社会的开放使用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起到了规范作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合同讲信用的社会风气在逐渐形成,信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信用担保机构纳入征信系统后,信用担保公司通过查询征信系统就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避免了信用风险;同时,信用担保机构将自身的担保业务信息报送到征信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有助于更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

(一)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信用担保机构在审查担保申请时,通过查询征信系统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被担保人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提高了客户管理水平,能够在业务拓展中挑选出优质客户。

(二)有助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与商业银行的良性合作机制。

根据国外的测算,信用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达到3倍只能保本,5-8倍才有真正的盈利,才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外信用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倍,而国内信用担保机构一般平均放大倍数不到2倍,这主要就是由于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没有建立互信互利的良性合作机制。

通过将信用担保机构纳入征信系统,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有助于双方建立互信互利的良性合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商业银行能够给予信用担保机构足够的信用支持,有助于信用担保机构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担保是一种授信活动,信用担保机构在被担保人不能按约履行还款义务时,要承担代偿责任,为被担保人代为偿还债务,代偿以后再向被担保人追收代偿款项。信用担保机构的代偿致使被担保人的失信行为无法在征信系统中显示出来,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代偿信息包括代偿业务的发生信息和偿还信息,是反映被担保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数据,但目前主要由信用担保机构掌握没有进入征信系统,造成了征信系统信用信息的严重缺失。将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信息和代偿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个信用信息的缺失问题,可以全面、准确反映被担保人的综合信用状况和被担保情况,还可以准确反映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有助于及时控制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征信系统的作用既能够有效降低代偿业务的发生概率,又能缩短代偿款项的追偿时间。

三、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一)无法确保信用担保机构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现有法律法规下,信用担保机构不在人民银行的管辖范围之内,加上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的不足,无法确保信用担保机构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机构,应先与信用担保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数据报送义务、异议数据处理义务和报送数据的频率要求及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权。人民银行在技术上确保信用担保机构据实、全量报送数据,协助信用担保机构按人民银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异议处理制度,及时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和更正处理,并接受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二)难以确保信用担保机构合法、合规查询征信系统

由于信用担保机构管理水平的不足,难以确保信用担保机构合法、合规查询征信系统。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在与信用担保机构签订的协议中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责任及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权。信用担保机构应严格执行本机构的数据报送、查询管理、用户管理等制度,在规定范围内合法、合规使用数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定期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人民银行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对信用担保机构使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严格的监管,才能在确保征信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我省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进我省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

上一篇:电子票据制度建设问题探析 下一篇:业务转型、信贷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