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霸权时代的合作

时间:2022-05-08 02:45:46

后霸权时代的合作

【摘要】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存在一个公认的霸权国来维持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在这个没有霸权国存在的后霸权时代,世界是否一定会走向战争,国家之间能否存在合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重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窥当代国际关系的现状。

【关键词】后霸权时代,合作与纷争,国际机制

这本书的中心命题是: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能够维持下去吗?如何才能维持?基欧汉教授认为霸权之后的合作是可能的,也是必要和可行的。这对于正统的现实主义的“霸权稳定论”无疑是个挑战。霸权稳定论认为需要一个霸权国提供公共物品来维持国际体系的稳定。而基欧汉教授认为通过国际机制的建设和维持可以促进合作,维持体系的稳定。在基欧汉教授看来,霸权衰落和国际机制的崩溃之间存在一个“时滞”。机制往往存在惯性,使它们对确保霸权之后世界中的合作与和平仍然起着独立的作用。美国之所以在当今世界的事务中仍旧维持着特殊的地位,跟它所参与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特殊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国际机制来确定和维护的。

合作与纷争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没有纷争也就没有合作。合作的基础是存在共同利益,但是共同利益有时与合作联系在一起,有时与纷争联系在一起。仅仅存在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制度的存在,因为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使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质量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并且,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存在共同利益的合作变得可能。

各国政府为什么愿意参与国际体制,即使要受到约束,甚至牺牲掉近期的国家利益?这些机制为政府达成对各方都有利的协议提供了可能。各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行动的,机制并不能够取代政府对自身利益的估算,这些机制也不要求政府放弃根本的原则或者是接受共同理想。另外,遵守国际机制可以表现出一国的良好的信誉,一国也担心违规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当重大的共同利益能够通过机制达成的协议来实现的时候,这种良好的信誉就存在巨大的价值,那么接受国际机制的约束所付出的代价就得到了回报。

霸权与合作有着共同点,霸权同样需要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参与国际机制的建立及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国际规则的执行。霸权,取决于某种非对称的合作。这种合作就需要国际机制的促进。共同利益可能导致机制的创立和维持,所以霸权之后的合作是可能的。需要强调的是:合作并不意味着和谐。霸权与合作是相容的,国际合作不代表着国家间的平等,各国政府政策所作出的调整很可能是不同的。在和谐盛行的地方,合作是不必要的。和谐是非政治的。而合作需要通过谈判,进行政策的协调,通过多次重复博弈,合作是高度政治的。合作只会发生在行为者认为它们的政策处于实际或潜在的冲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合作是对冲突或潜在冲突的反应。

霸权和国际机制都可以促成协议的达成。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当霸权衰落时,对国际机制的需求可能就会上升。但是两者都不是促成合作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1980年的石油危机,国际能源机构进行危机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国际能源机构并没有试图控制石油市场,也没有说服石油公司去做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情,而是向它们说明现在市场的情况,对避免油价飞涨做出了贡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统治地位并没有自然地带来合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霸权,也不存在国际机制,我们不会生活得更好。

霸权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标准来建构国际机制。美国建立国际机制的过程也不是个容易的过程,当它要求别国和他们保持一致时,他们自身可能也需要作出一些调整,并且运用权力资源保证国际机制的合法性。美国的霸权衰落是石油机制剧变的诱因。面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衰落,霸权稳定论的解释就不太令人信服了。因为它没有将国内政治压力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也没有认识到国际经济机制等国际机制对于促进合作的重要性。在美国的霸权衰落之后,国际机制仍旧存续着,这表明了后霸权时代合作的可能性。各国遵守国际机制并不是希望出现一个超越国家的世界政府,而是这些机制能够提供合作的可能,实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但是,我比较困惑的是,现在的国际机制大多是由美国以及它的西方盟国所创建和参与创建的,体现了它们的利益与诉求。而且,即使是最为制度化的国际机制,也不会对其最重要的成员采取中央集权式的措施以执行其规则。1那么,说到底,很多规则的实施最终需要美国点头才能施行。民族国家希望通过国际机制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更多的也还是个空想,无论国际机制怎样改革(从联合国的改革可以明显看出),话语权还是在大国手上,平等与均衡谈何容易啊。

通观全书,我认为基欧汉教授的霸权之后理论有几点不足之处:由于产权不明、不确定性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合作存在困难,他指出国际机制可以通过明确产权、提供信息,以及降低成本来促成合作。而国际机制的建立途径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博弈和划分小集团得到实现。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权力的大小在博弈中的作用。博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平等的。强国、大国可以决定谁可以参与博弈,博弈的议题是什么,博弈的规则是什么等。另外,虽然说经济的相互依赖是增强导致对机制建立的需求增加,但国际机制能不能解决法律问题?能不能提供充足且正确的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要知道信息的获取就存在着不平等,包括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成本,以及信息的分析成本等都存在着不平等。还有一点就是,国际机制为什么在贸易领域的作用比在气候领域的作用大?这也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基欧汉.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社版,2006.

上一篇:浅析石化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 下一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的SCP范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