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语言的平面性

时间:2022-05-08 01:03:03

中国画语言的平面性

中国画的笔墨是建立在道家玄素观念基础上的,因为以空白为底,继之以线造型,随类赋彩,故而仅仅注意了向画面四边的扩展而忽略了向纵深空间的探寻,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画的平面性是一个必然。

从东西方绘画的角度看,绘画的平面性是绝对的,西方人迟至20世纪才对此有所觉悟,而且还得益于东方艺术的启示,印象派及其之后西方艺术在语言层面的变革都是以这种启示为始端的。有人说中国社会是早熟的社会,其实中国艺术也是早熟的艺术,中国画的平面性亦或也是证明。中国画以造化为师,但不以模仿自然为旨归,艺术于中国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于自然的存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人与自然是平行的,有高于人的理,没有高于人的神,中国人的偶像都是充分人格化的,以空白为底、以线造型、平面性,都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合乎情理的间离性。

平面性与以线造型彼此相辅相成,因有平面性才不会限制以线造型的自由,才不会遮蔽或削弱线的价值,设想—下,—方面维系以线造型,一方面又强调体面塑造,其结果必然形成影响视觉的两个中心,彼此都呈强势,最终导致彼此的消解。西方艺术中尚且有线的形迹者,如波提切利、夏凡纳等,也是以相对弱化体面,摒弃光影以避免线与体面的冲突,但他们的作品的线仍不能与中国画的线同日而语。印象派之后的西方艺术大抵均不再以实现空间的纵深性制造空间幻象为目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新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更是彻底皈依了平面性,从而成就了西方艺术语言的划时代的革命。这样看来不能不说中国画的平面性对于世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事物总有两面性,依今日言之,中国画传统意义上的平面性与西方近代以来所提供的平面性经验还是存在差异的。中国画的平面性——势的冲和、舒缓,如行云流水,是静态的;西方的平面性则在维持平面性的同时保持了画面的张力,以对平面的破坏实现平面性,是动态的。相比较而言,中国画的平面性视觉的张力是有局限的,这是因为中国画的平面性是附着于线的主导性与支配性的,其本身并未期待与情感亦或观念的衔接,似乎愈是摒绝表情愈为适宜,这些已显然与今日愈益增长的视觉知性不相适宜。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平面性的价值评判也不能绝对化。

上一篇:谈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的新理念 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