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8 10:34:54

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高中生是手机的主要拥有者之一,研究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调查发现,高中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并且一部分人开始出现手机依赖现象。高中生心理发展程度、生活环境、人格及个性等因素是导致手机依赖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如何减轻或消除青少年手机依赖是当今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正确引导、强化监管,高中生应加强自我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

〔关键词〕高中生;手机依赖;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1-001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成为手机拥有者,手机的使用为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方便,但是由此而出现的高中生对手机依赖增强甚至成瘾的事实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前人关于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研究,对高中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及手机依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阐明高中生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手机依赖特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

1.调查工具

本调查使用自编的《高中生手机依赖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为0.9284。量表共计26道题,采用5级评分制,选项依次为“几乎没有”“偶尔有”“有时有”“经常有”“总是这样”。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和整理。

2.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被试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高中高一至高三学生,共计247人,其中192人来自城镇,55人来自农村;高一98人,高二95人,高三54人;文科143人,理科104人;男生98人,女生149人。学生的居住方式分别是和父母亲居住、住寝室、和父亲或母亲单独住在一起(可以粗略判断为单亲家庭)、寄宿、和家里老人居住在一起。

3.高中生手机依赖情况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高中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由此出现的手机依赖情况有上升的趋势。

第一,高中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在接受调查的247人中,仅有10人没有手机,笔者通过单独调查得知,这10名学生都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其中8名学生报告说家长马上会给买手机,2名学生说家长答应给买手机,只是最近没时间而已。由此可见,当前高中生能够达到人人拥有手机的情况。

第二,一半以上高中生手机开机时间过长。通过调查得知,高中生每天开手机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下的为61人,占总人数的25.4%,12小时以上的为179人,占总人数的74.6%。通过个别访谈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开手机时是在接电话、发短信、上网、听音乐、看电子书、浏览视频及摆弄手机等。高中生每天的学习和课外活动安排都比较满,开机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高中生手机依赖情况趋向严重。例如:在“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的问题上,92名学生选择了“总是”;在“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的问题上,93名学生选择了“总是这样”;在“会在深夜使用手机”的问题上,116名学生选择了“总是这样”;在“如果手机被没收会很烦躁、气恼、焦虑”的问题上,113名学生选择了“总是这样”;在“当手机铃声响起时你会感到兴奋”的问题上,120名学生选择了“总是这样”;同时在“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一段时间手机不响时,会感觉很失落”“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你会因为无聊而摆弄手机”“丢钱与丢手机相比,丢手机会让你感觉更糟糕”“在排队或其他等待过程中,总是利用手机打发时间”“经常会因为玩手机而忘记该做的事情”“手机不见时,心情很烦躁”等问题上,选项“总是这样”的选择率都非常高。由此可见,高中生手机依赖情况严重。

二、高中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独立性增强但自制力较弱的阶段,开始关注自己,追求个性,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是没有选择性,对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因此虚荣、从众、攀比、爱表现、追求时髦等心理日益增强,在“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玩,我也要玩”及“别人的好,我的就要更好”的心理影响下,一些高中生购买和使用手机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通过个别访谈得知,一部分学生家在外地,不能天天和父母见面,因此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一部分学生说父母主动给自己买手机,是为了联系方便,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真正需要手机的原因,只是看到别人都买了、都在用,便认为自己也应该有手机。手机给高中生人际沟通提供了更丰富的方式,但由于其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2.高中生的心理需求

高中生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等方式随时随地与其他人取得联系,能够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先进、人性化的智能手机具备上网、音乐、游戏、电子词典、视频等功能,能够满足高中生娱乐的心理需求。此外,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面临学业的负担、人际的困扰、情感的困惑、家庭的压力等问题,情绪波动性很大,因此手机成为高中生必不可少的宣泄工具。在访谈中,当问及学生“心情低落的时候有什么办法排解”时,有很多学生回答“上网”“给亲人打电话”“看电子小说”“打游戏”等,可以看出手机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3.手机自身的特点

首先,手机有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其丰富的内容吸引人们沉迷其中,有很多大人都“手不离机”,更何况处在成长中的高中生。其次,手机具有便携的特点,小巧精致,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再次,手机越来越具有和电脑一样的功能,甚至比电脑更尖端,处理文字功能、游戏娱乐功能、卫星定位功能等不断升级,吸引着人们在各种场合应用手机。

三、应对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策略

对于高中生手机依赖现象,学校、家庭都应该严肃对待,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减少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基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笔者通过自我总结和查阅资料,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1.学校方面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的环境、教育思想等对高中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学校面对学生拥有手机的现实,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手机的用途及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其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各种团体活动、成立兴趣小组、组织社区活动和参观等,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起来,以免高中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手机上。再次,学校还应该对高中生使用手机进行严格的管理,比如在课堂、图书馆等地禁止使用;或者在上课期间设置信号干扰,家长如果找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而不直接给学生打电话等,以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量。此外,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还应该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利用手机排解困扰的情况。

2.家庭方面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要多给孩子锻炼及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了解现实,而不是没有人生规划,随波逐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电子书籍上。其次,要引导孩子走出攀比、从众、虚荣的心理误区,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手机,理智思考自己的需要。再次,家长应该积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平等对待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学生多体验亲子沟通的乐趣,享受家庭的温暖,从而减少无聊、无助、被冷落等现象。

3.高中生自身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努力,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首先,高中生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培养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做到定时、定量、定性使用手机,不盲目跟风。其次,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锻炼人际沟通及生存的技巧,尽量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再次,一些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学生,除做到以上两项以外,还要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如果靠自身力量实在摆脱不了对手机的依赖,就要真诚地与教师、心理医生等沟通,采取措施克服手机依赖,健康快乐地成长。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生当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高中生克服手机依赖,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青年研究,2005,(12):34-38.

[2]苗山根.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浅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20-221.

[3]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3):252-261.

[4]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8,(115):140-141.

[5]缪仁票.一位手机依赖症学生的早期干预[J].思想理论教育,2010,16:69-7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

上一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在职校班级管理中的... 下一篇:中职生创新活动“半途而废”现象的心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