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间》审视社会

时间:2022-05-08 08:03:07

看《房间》审视社会

【摘 要】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天真,单纯,对世界抱有无限的期待和幻想,确实如此,没有人会告诉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世界是罪恶的,到处都是奸淫狡诈,每个人的脸上充斥着连篇谎话,往往在你幸福成长的时候,现实突然地蹦出来,恶狠狠地摧毁了一切,《房间》里老尼克狗生病的谎言,把乔伊骗到小棚屋里,囚禁七年。电影映照现实,当真实在身边发生,除了一丝冰冷的阳光,剩下的,都已是妄想。

【关键词】房间;审视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1-01

七年,漫长而又久远,可以想象,乔伊最初是作出了多大的反抗与挣扎,企图多少次的逃跑与求救,又有多少次的欺凌与失望,最终是怎样的一番妥协,满身是伤,饿得再也挥舞不了拳头。干裂的嘴唇呼喊着救命,却沉寂了声音,孤独无助野蛮暴行下的绝望和落魄,无力地任人宰割,反抗看不到希望,理智需要战胜鲁莽,缓和也绝不是妥协,是被迫求生,内心深处的一丝求生欲望,支撑自己不为人知的苟且,当孩子降临的那一刻,一切开始改变。

终于不再抵抗,孩子需要成长,人生很长,十平米的小屋,有了新的斗争方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目光短浅得只有四壁,脸色苍白斑迹可循的乔伊,想尽办法让孩子快乐成长,还好,杰克的长大,有了一丝安慰和期望。五岁,生日,转折。老尼克,这个黑暗角落里的恶毒男人失业了,食物的减少,言语的恶劣,乔伊明白,她和杰克已经成了累赘,生存的希望在恶化,不安,挣扎。改变,挖掘内心对生的渴望,完美计划,最终,获救的乔伊重新审视这个社会,而杰克则重新架构这个世界。

孩子的认知单纯而美好,世界的样子在心里重塑,对于孩子,选择和遗忘过去或许都没有伤痕,可乔伊,积攒内心七年的愤恨和无望,并不能涅重生,深入骨髓的记忆和闭眼重现的过去,如烈火凛冬般的极端考验,不敢入眠,不能入眠。煎熬,痛苦,无力,在漫长黑夜里,谁来救赎自己失落的灵魂,上帝也只能摇头。唯有自己,钻到心里,用刀一点一点地剔除每个细胞不断闪回的记忆,重生,烈火般炙热焦灼,回归,凛冬般寒冷刺骨,人生,再难,与谁说?

最终孩子适应了新的世界,乔伊也在孩子爱的力量下获得救赎,故事给了我们圆满,擦干眼泪,回到眼前,现实还在不断地给我们制造着惊悚。

2013年7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一孕妇谭某以身体不适为由,骗取17岁被害人胡某信任,胡某送其回家后,却遭到孕妇丈夫白某对其不轨,后二人将胡某杀害并掩埋尸体。

2014年5月,海南澄迈一女孩被家人发现已怀孕8个月,女孩才开口称自己曾多次被,而施暴者竟然是相处十几年的邻居!

被拐,囚禁,杀害,当案例真实地上演,发生就是灾难。

李杨导演《盲山》讲述了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至某山区给当地一村民做老婆,尽管想方设法抵抗厄运的魔爪,但在一个大多数村民均为法盲的山村里还是难以逃脱。这是中国的《房间》,不过是由十平米变成了一个村而已,可怕的是在这个人人自私,追名逐利的社会,这个村会变成十个村,变成一个镇,变成一个人吃人,满嘴谎言的社会,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现在,在网络世界里,随处可见的造假新闻标题党,随意吹捧的明星网红低俗剧,还有电商平台的虚假评价交易额,混淆了是非,麻醉了神经,迷乱了世界。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像《房间》里的杰克一样,居于自己独立存在的狭小房间里,只通过一块玻璃去了解并不真实的世界,周围都是虚假,没有了真实,活着的意义不再是为了追求,而是被施舍。当我们自顾自地说出,那是假的,都是假的,那一刻,嘴角的真实也成了啼笑皆非的笑柄。

救赎,为时不晚。仁慈却不放纵,正义惩治罪恶。如果把每一个伤害孩子身体和心灵的罪犯枪毙,会不会让社会更多一点希望存在,抱怨的声音再大,也没有实际的惩治更能平复怨恨。教育的事业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可目前来看,甚是堪忧,教育的乱象已经多到欲盖弥彰,每一副眼镜下的双目都对教育怒恨满满,社会倡导的公平在学校里得到了最不为人尊重的待遇,都在说机制的所限,人云亦云,到头来,还不是人心不古,罪由心生,如果把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和心声给予尊重,会不会有更多的孩子露出笑脸,责罚的力度再大,也没有实际的关心和用心更能促进教育。网络是低约束,轻束缚的,有些人一脸假惺惺怪胎样,在网上肆意飘荡,每个匿名虚假头像下,或许都藏着一个黑乎乎的脏面庞,也许不会害人,确是不怀好意,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里,如果把每一人的身份绑定或加以适当把控,会不会让这个世界更加明静和干净,吵闹的声音再多,也没有实际的监控和自省更能维持秩序。

社会不是大房间,我们也早已不在闭关锁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仰望天窗,不如走出房间,真正地体会社会,用心感受真实,毕竟,屏幕上的影像不及亲眼所见的真实。

参考文献:

[1]路易斯・贾内蒂.认识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8.

[2]斯坦利・梭罗门.电影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7.

作者简介:

于 宁,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上一篇:《混蛋》暴力中的情感宣泄 下一篇: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