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暴力中的情感宣泄

时间:2022-06-05 04:17:08

《混蛋》暴力中的情感宣泄

【摘 要】暴力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武力或个人的攻击或纠纷,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暴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侵略性和破坏性的镇压,通过电影中的暴力镜头可以发泄内在本质。

【关键词】电影;暴力美学;昆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3-01

《混蛋》的故事结构由五个章节组成,昆汀表示:“电影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着含糊暧昧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视觉上和感觉上,每一个在风格上都是不一样的。该影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法国,德国上校汉斯被称为“犹太猎人”,在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女孩苏珊娜侥幸逃脱。与此同时,8名美国犹太士兵杀死德国士兵,其手段残忍,行动难以捉摸,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被称为“混蛋”。三年后,苏珊娜来到巴黎继承了姑姑的影院,遇到了德国战斗英雄、电影《国家荣誉》的主演弗里德里克,对苏珊娜一见钟情的弗里德里克说服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苏珊娜的影院首映《国家荣誉》,希特勒本人将出席。苏珊娜决定借放映之机将剧院烧毁;在德国间谍、女演员布丽姬的安排下,英美暗杀“奇诺”将在首映当晚行动……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成熟,是一种电影艺术的乐趣和形式的探索。最流行的说法是,动作场面的暴力仪式化。它的特点是后现代创作方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电影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血腥的暴力美学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混蛋》中得以酣畅淋漓地体现,这部以二战为背景的作品,将简单凌厉的表现手法与复杂的悬疑暗杀合二为一,以黑色幽默为渲染,张力十足的剧情,不拘一格的疯狂,成就了它的传奇。

例如影片第一场戏中,汉斯兰达的狡猾和残忍,让人愤怒又拍案叫绝,血浆迸溅的场面在这部片子里并不多,但是血淋淋的头皮、被打烂的希特勒,还有认真刻出的法西斯标志,将暴力表现得很文艺。这是一种感官刺激,是内心的某种享受。导演昆汀也让一些原本恐怖、血腥,甚至肮脏的事情变得非常有趣,观众看后感觉有点沉重。

电影中的第一场戏,往往是比较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高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会制造一种悬念。在具体的处理中,往往是人物的语言不被省略,而人物的行为被省略,或者语言省略时行为不被省略,说的不做,做的不说,这是规律。我们制作的电影、电视节目,在具体表现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即在人物的处理上,说的和做的都被使用,给观众感觉综合视听效果冗长。所以《混蛋》第一场戏节奏紧凑,丝毫没有拖沓感,台词不多,一问一答,一言不合就开枪,开篇就把暴力推向高潮。丰富的对话充实了人物性格,分章叙述又能让纷繁的剧情脉络清晰展现,为后面的剧情奠定了基调。

所罗门曾反对复仇:“宽恕他人之过失乃宽恕者之荣耀。”而培根却总结为“复仇乃是一种原始的公道。”“的杂种当道,你怎么办?很简单,再找更的杂种去解决,混蛋杀混蛋能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我只想拍自己觉得过瘾的电影。”到了昆汀这里,复仇的重要性用不着引经据典,复仇不过是为了更痛快的杀戮。有影迷戏称,昆汀暴力风格的消逝,将与世界末日一同到来。这种极具个人魅力的电影表达方式,让感情在其中得以纯粹净化,将单纯的感官刺激衍化为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上升到现实社会、灵魂道德的维度。

总之,《混蛋》是继《杀死比尔》后,昆汀的又一部神作,他把暴力美学宣泄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的许多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无一不是从残酷的战争之中挖掘人性,令观众欣赏完影片之后感到压抑,不禁唏嘘为何不血性反抗?然而也只有在昆汀的电影中,才能看到犹太人反过来虐杀纳粹的情节,虽暴力但也快哉。然而昆汀的暴力不只是暴力,在暴力之后,会引发人们的深思,比如《低俗小说》里的朱尔斯,在杀人之前,总会念一段圣经,最后放弃杀手的职业,改邪归正;布奇是一个赤手空拳能打死对方的拳击手,也是一个对朋友有义、对女友有情的好男人。

在昆汀的电影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而《混蛋》中最后苏珊娜与弗里德里克相杀,暴力过后的沉思、情感的宣泄达到了高潮。

参考文献:

[1]普多夫金.论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

[2]伯格曼.夏夜的微笑[M].黄天民,武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3]张会军,陈牛王渤海.影片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上一篇:苏联钢琴伴奏对新中国芭蕾舞的影响 下一篇:看《房间》审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