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飞特”生活

时间:2022-05-08 04:29:08

我的“飞特”生活

我只想做一个暂时栖息在某个公司的飞鸟,等歇够了精力和攒够了资本,就准备展翅高飞。

弗里德曼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预言,随着网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未来年轻人从事的职业将更加自由。他们不再满足于一生只从事一份职业,不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这样的年轻人群体在大城市越来越多,他们被专家称为飞特族。所谓“飞特族”,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飞特族”在西方一直非常流行,后来传到日本。目前在我国北京等大城市,这样的飞特族也越来越多。

本文主人公便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的飞特生活方式真的能让他快乐吗?

我突然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我在北京的国贸工作多年了。那是大学毕业后,我应聘进一家外企公司做营销助理,每天朝九晚五,用在穿梭于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的辛苦代价,换来每月两千多元的薪水。

生活过得很安稳,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厌倦了。

那是在读到《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后。那篇文章说,在纽约六十年代,有一天,一个公交车司机不按行走了多年的线路开车,而是突然将车开到了一处湖边。面对着蜂拥而来的记者,他解释自己的动机说,他在这条线路上日复一日地行走了好几十年,他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聊,于是有了这种爆发性的反常举动。

我看了,深受震撼。我觉得,自己不就是那个公交司机吗?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无聊的生活,有一天我会不会也被这种生活逼得发疯?毕竟,心理学说,人长期压抑后,可能会造成潜在的心理病态。

当然,另一件事情更是深深地刺激了我。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突然得了胃癌,当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她在公司一直是“过劳模”,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现在,终于因为体力过度透支而去世了。

我突然想,难道有一天我也要步她的后尘吗?

所以,有一天早上,我迟到了。我狂欢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头痛欲裂,虽然我勉强挣扎着起床去上班,但还是迟到了。那时,我没有急着去上班,我站在北京国贸那车流如水的大街上,突然四顾茫然。那一瞬间,我感到这个十字路口行色匆匆的路人,好像无头的蚂蚁一样,他们真的知道自己想去的方向吗?

那天我到了办公室,就被老板一通批评。我解释说自己昨天有些头痛,但是老板不听,在他看来,这是我的狡辩。

我们争吵了起来,那天我好像骨子里有一种反叛的冲动。从来在办公室逆来顺受、轻言细语的我,那天突然想做一回像纽约公交车司机那样的“坏孩子”。我和老板大声地辩理,最后他气得暴跳如雷,说要我立刻回家去好好反省一下,这个月的奖金没有了。

我说:“不用回去反省了,我现在就写辞职书。”

老板有些惊愕,他显然没有想到我突然动了真格的。但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我潜藏了许久的内心压抑的爆发。

我以自己的赌气换来了自由。那天走在北京的阳光下,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城市也有如此美丽的阳光。以前我都是行色匆匆,从来没有好好地欣赏它。虽然有种片刻的恐慌,比如“失业了,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但这种念头很快一掠而过,我想我终于自由了,有什么比起自由更珍贵?

辞职后的飞特生活

辞职后,我先去云南好好地玩了一个月,直到有一天感觉口袋快空了,才回到北京。

想到工作,我可不打算再去某一家公司长期工作了。可是,我是学营销的,不像有些SOHO职业者那样,拥有在家里也可以自由办公的一技之长。我在家里长期呆着,迟早得饿死。没有办法,我只好又通过朋友的介绍,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当总经理的行政助理。

记得第一天去上班,老板问我对公司的忠诚归属度如何。我心里暗自好笑,我可不想对某个公司多忠诚,我只想做一个暂时栖息在某个公司的飞鸟,等歇够了精力和攒够了资本,就准备展翅高飞了。

所以,当那家公司准备和我签两年的工作合同时,我一直拖着没有签,我很担心签了这个“卖身契”,以后就得在这家公司辛苦熬下去了。

接下来又是半年的辛苦生活,好在我休息了一段时间,旅途的新鲜感还没有完全褪去,这半年倒没有过得太艰难。

但是2006年的另一件事情刺激了我。我看报纸上说,青藏铁路要在2006年7月1日通车了。我想我得赶紧趁通车前去一趟,不然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我向老板递交了辞呈,老板特别惊奇,他觉得我工作很出色,很有发展前途,难道是他怠慢了我?还是我对公司有什么意见?

我很困难地向他解释,公司对我很好,他也对我很好,只是,我说:“青藏线马上要通车了,我想趁青藏铁路通车前,去一趟。否则,以后旅游的人就多了,就失去那份宁静感了。”

老板对我的想法很吃惊,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摇头叹息,说:“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知都在想些什么?”不过,最后,他还是批准了我的请求。在我的辞职报告上签字后,他抬起憔悴的面孔似乎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他说,其实他也想做那个日日去爬山探险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只是现在企业发展让他身不由己。

我感谢他的理解,结完了薪水,看着工资卡里的钱又够半年生活了,我马上买了一张车票,去了。

二十来天的旅行让我大开眼界。那段时间里,我留恋在雪山、草原乐不思蜀。我偶尔在拉萨的网吧里上网时,在MSN和QQ上碰到我那些老朋友,他们抱怨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太辛苦,说太羡慕我神仙式的生活了。我说,其实重要的是懂得放弃,我在时接触过一位藏族老人,他对我说:人不应该要求得太多,每天挣够了当天的吃喝后,其他的时间就应该用来侍奉神。

他侍奉神,我想我剩下的时间就用来休闲和吃喝玩乐吧,我希望拥有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

我的未来很坚定,我想要的就是自由

从回来后,一年之内,我换了两三次工作。经常是这份工作没有干上半年,觉得累了,或者想出去旅游了,我就辞掉工作,去旅行。

父母对我这种天马行空的行为很是不满,在他们看来,我是不务正业。但我不这么看,他们一辈子倒是全心全意呆在一家工厂了,可是后来工厂一倒闭,他们都光荣下岗,还不更惨?所以在我看来,没有一家企业和老板真的能给一个人提供安全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2006年下半年休息了半年后,我又重出江湖,这次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为了不至于落下一个“职场多动症”的嫌疑,我主动向老板“自首”,我在这家公司最好做兼职,比如给他们做广告方案策划。

老板倒是很欣赏我的这种洒脱精神,很爽快地答应了。

重入职场,我也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有一段时间,有位客户需要三天之内拿出一个策划方案,那三天之内我几乎没有睡一个好觉。而且,那段时间,我又兼

职过多,有时上午要给一位书商编译稿子,下午要见客户,晚上还要做一份家教,并且我还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我自己感叹说,那段时间又当老师又当学生。

辛苦了半年,我又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当存折上的数字涨到了五位数后,远方的召唤好像清晰可闻,我又扔下手头的一切,准备去流浪了。

有人问我:“你这样东跑西荡,从来没有做一份稳定的工作,真的不害怕将来吗?比如没有享受一个稳定工作的好处,比如没有三险一金等福利保障?”我说:“首先,我不去想更遥远的将来,享受好今天的生活才最重要。其次,我虽然从来没有做过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反倒通过这些工作,让自己锻炼了多方面的技能。这样比起终其一生只有一种技能的人,反倒学到了更多。”

“还有,圣经里说,安息日里工作的人是可耻的。虽然我貌似常常休息,但往往那些灵感和创意在休闲中产生的。田地耕种一些时日后,不是也希望明年有更丰富的收成吗?我想人也是这样。我没有成为工作的奴隶,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很精彩。”

职场专家观点:

飞特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飞特族,没有目标,自由打工,而且是乱打工;另一种是专业的飞特族,清楚自己要什么,有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工作更好。还是休闲更好。他们的飞特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做一个合理的平衡。利用飞特带来的时间上的弹性,为自己重新出发做出更好的心理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专家认为人们容易把飞特族和SOHO族、自由工作者混为一谈。这几类职业生活方式的确有很多类似之处,不过,飞特族代表的是一种更自主的职业方式:

第一,工作地点不同。SOHO的办公场所就是自己的“小家”。而飞特族需要接触社会,甚至到大公司去工作,而并不是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内。

第二,工作方式不同。SOHO强调的是个人自主的能力。很多事情需要独立完成或联系,而飞特族则比SOHO需要更多的团体协作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对于想把飞特当成逃避社会人际关系压力的人来说。飞特只会使他们面临更多的困扰。

第三,工作时间不同。飞特族在正常上班时间的工作未见得比普通上班族少多少,他们往往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享受一个“悠长假期”,利用工作带来的物质保障,再充分享受自由。

但专家同时也对这种飞特族生活提出了告诫。首先它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人。或许创作、设计、绘画、编程等领域的职业者,更合适做飞特族,而那些需要在一家公司稳打稳拼、积累资历的管理工作者,就不太合适做飞特族。

其次是成为一名飞特族。在获得自由和休闲的同时。势必也要付出代价。比如福利保障、经济上的更稳定和丰裕等。所以在成为飞特族之前,你做好了付出这些代价的准备吗?

最后是综合各国的调查来看,飞特族更适合于年轻人。年轻时,事业往往没有成型,多次选择多种尝试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年纪大了,应该选择一条可持续的职业之路积累着发展。即使做飞特,也最好在一种行业内。这样的积累可以为日后的稳定做准备。

责 编 邓琳琳

上一篇:独生子女夫妻把双方父母打造成百万富翁 下一篇:暗恋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