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 第11期

时间:2022-05-08 03:40:26

【摘 要】要还原遗址的真实,完全复原往往是下策;针对性的修补关键部分,使人能够通过联想对此完形,才是上策。这种留白,不仅保证了遗址的原真性,同时也预留出一部分供想象力驰骋的空间——物质实体上的残缺,换来的是审美过程的完满。

【关键词】残缺美;遗址;保护;改造;虚实相生

历史遗址保护隶属于历史遗产保护的一部分。和其他物质遗产(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相比,它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尺度规模上的壮美,满目疮痍的震撼感和残缺美。这是因为遗址通常有较大的占地面积,也通常破损得失去了原貌。有的还残存了些断壁残垣,有些甚至只剩下风化的碎片。但这些留痕往往是帮助后人理解前人和历史的重要媒介。通过“睹残物“,得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主观意向,加深对历史和场所的理解与感悟。

古(旧)迹遗址的保护通常包含保护、复原和展示三个方面。复原在当今国内非常流行,但其实这种手段并非适合每个遗址。很多时候,通过保留残存的遗迹,修复少许必要的线条,有时再附加以一座新建博物馆,就足以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让人了解这座古建筑的形态和当时的历史。下面以两个案例对这种手法进行阐述。

1、雅典卫城新博物馆

1.1新博物馆基地的位置

雅典卫城新博物馆坐落于希腊雅典卫城山下,是一个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建筑。新的博物馆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时空走廊,在古老与现代间徘徊。

这是一座巧妙结合了古老和现代元素的建筑,它把雅典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活力巧妙地联接在了一起。站在新卫城博物馆里,透过大扇玻璃窗,向北眺望是历经千年风雨的卫城,往南则是密密麻麻挤满各种建筑的雅典城区,置身其中仿佛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1.2遗址现状

卫城博物馆本身坐落在多年前的考古遗址上,也就是说,它承担着表征和保护双重遗址的责任。处理好新建筑与这片“废墟”的关系,是设计的关键。很明显,这里不可能用复原的手法重现当时的考古状况。完整的呈现废墟、让人能从各个角度体验废墟的风貌从而形成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好似国画手法的留白,虚实相生,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3 改造策略之一:悬浮于遗址之上

为了保护原来的古迹,新卫城博物馆以超过100根水泥柱作为基底支柱,悬于原来的考古遗迹之上,以免毁坏任何珍贵的镶嵌物和墙体。柱子上面则是由若干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立面组成的三层建筑。整个建筑内部结构与帕特农神庙的内殿完全相同,而游客服务区和所有楼层的机电设备则被巧妙地安置其间。柱子间的基座同样包含博物馆的大厅,当你进入时低头便可透过玻璃看到脚下的建筑遗迹。极高的主展厅内集中着数量惊人的雕塑。这一空间在某种意义上非常神秘,因为它如此之高——仿佛一片立柱构成的森林。

建筑师称:把100多根“蜡烛”插在“蛋糕”上而不破坏它,堪称建筑奇迹。

1.4 改造策略之二:建立与雅典卫城连续的视觉关系

建筑采用通透完整的玻璃幕墙,人们漫步其间,总能时不时透过玻璃看到神圣的雅典卫城。这些视线都经过设计(图1),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时空走廊,在古老与现代间徘徊。更为神奇的是,游客在走廊里还可以透过玻璃360度欣赏300米远的帕特农神庙以及雅典全城风貌。它把雅典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活力巧妙地联接在了一起。站在新卫城博物馆里,透过大扇玻璃窗,向北眺望是历经千年风雨的卫城,往南则是密密麻麻挤满各种建筑的雅典城区,置身其中仿佛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上一篇:乡村性本质解析 下一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软件考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