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四步改进

时间:2022-05-08 02:09:46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四步改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有:研磨不充分,画线粗而不均匀,层析时滤纸条贴壁或误加其他试剂污染了层析液。现针对研磨、画线、层析等步骤,对此实验作出四点探究与改进。下面所用材料皆为白菜叶,层析液皆采用石油醚、丙酮、苯(20:2:1)配方。

1 研磨方法的改进――两步研磨法

1.1 操作步骤

采用课本的方法将试剂全部加入再研磨,会使研钵内液体较多,不易着力,容易导致研磨不充分。过滤得出的滤液呈淡绿色,使分离的色素带颜色过浅。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为了溶解与提取色素。针对三种试剂的作用,可减少用量,分次加入,两步研磨,以更好地提取叶绿素。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3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

(2)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及碳酸钙,研磨至初步呈糊状。

(3)加入5mL无水乙醇。

(4)研磨至均匀后,静置2min。

(5)过滤。

1.2 结果讨论

分两步研磨,第一步有利于研磨充分,省时省力。待绿叶初步呈糊状再加入无水乙醇继续研磨,并适当静置,有利于叶绿素充分溶解到乙醇中,得出的滤液呈墨绿色,保证下一步色素分离的效果。

2 画线方法的改进――毛笔画线法

2.1 操作步骤

(1)距滤纸条尖角端1cm用铅笔画一横线。

(2)用未泡开的新毛笔尖端沾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滤液线。

(3)待滤液线干后,重复3-5次。

2.2 结果分析

(1)毛笔画线法所需用具简易。毛笔易购买,可重复使用,且笔杆长,沾取滤液非常方便。

(2)毛笔画线与学生书写习惯相近,更容易画出平直的细线。而且滤液细线容易晾干,相同的时间内可反复画更多次,弥补每次画线所吸收的色素量较少的不足,保证滤液线含有足够的色素。

(3)毛笔轻柔,多次描画也不会划损滤纸,利于层析分离。

(4)用毛笔画线,滤纸条吸收叶绿素更加均匀集中,色素分离更快,也更平整。有利于在更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识绿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尤其能很好地体现课本所给出的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关系(图1)。

3 滤纸条形状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3.1 操作方法

课本要求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以减少滤纸边缘的浸润现象,让色素带跑得更平直。现用七种形状的滤纸条作对比,探究何种形状的滤纸条利于色素带的平直。画线方法均采用毛笔画线法。

3.2 实验结果(图2、图3)

3.3 结果讨论

从七种形状的滤纸条的层析效果图可见,一端较尖长的滤纸条(3、4、5号)能更好地减低边缘浸润作用。同时,长梯形端能起到提示学生画线部位的作用。作为毛笔画线法的重复实验也可见,毛笔画线法所得出的色素带都很平直均匀。

4 层析装置的改进――简易层析瓶

教科书采用试管作为层析的装置。虽然试管口小,可减少层析液的挥发,但试管空间窄而深,容易造成滤纸条贴壁,致使实验失败。现将装置改为简易层析瓶,制作方法如下:

(1)取100mL烧杯。

(2)取一圆形滤纸,用小刀在滤纸上刻出间隔合理的多个缺口,用于插入和固定滤纸条。

(3)用透明胶将制作好的滤纸固定在烧杯口上,作为简易盖子。

(4)插入滤纸条。

此装置(图4)可同时放置多条滤纸条,而且位置固定,可避免滤纸条贴壁或相互交叠。简易盖子可减少层析液挥发,同时能避免学生因错误操作而倒入滤液,污染层析液,致使实验失败。此装置制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能满足示范性高中上千学生做实验的需要,实验员每节课后统一回收和加液也比较方便(可使用针筒或掀开盖子)。

5 实验结论

经实践证明,采用了两步研磨法、长梯形滤纸条、毛笔画线法及新式层析装置四步改进之后,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接近95%。而且所显示的色素带比较平整,能很好地体现色素种类与含量,尤其是体现教科书所给出的各色素含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操作上由于减少了量取层析液等步骤,更省时省力,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安排。

上一篇:鸡血材料的实验室准备 下一篇:芋脱毒试管苗移栽最适基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