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07 09:54:02

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新生事物,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有生力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药事管理是医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发展的宗旨。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药事管理及医疗质量监督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

1. 本地区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学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传统的医院工作将药师定位于发药,繁重的调剂工作,简单的操作,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由于缺乏必要的诊疗知识,多数药师只懂药、不懂医,或者对药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施临床药学服务;非药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高,药剂科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美国要想成为药剂师,需经过4年制M.S和6年制Pharm.D的学习。而我国4年制传统药学高等教育以化学模式为主培养出的药学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无法满足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需要[1]。

1.2 药事服务尚未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普便存在“重医轻药”与“重效益轻服务”的思想,药师对于药品出了药房后患者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发挥作用,一般不会主动跟踪。随着广大民众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医师开什么药,就服什么药,开始是关注药物的药理药效、禁忌证、不良反应,甚至药物相互作用等,而药师要适应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水平。

1.3 医、护、药之间协作不够紧密

临床用药往往是医师一统天下,临床药学工作未能常规开展,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和充分显示药师在病人诊疗过程中的技术价值。目前对药品质量监管及临床用药监督管理,开展临床药学,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结合临床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对药物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进行再评价研究等药事管理工作,需要医、护、药专业人员团结协作,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各专业人员之间协作是医院药事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4 合理用药监管未真正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范筹

目前国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滥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忽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意识选择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药品;不适当或过量使用辅助药物。不合理用药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不仅增加政府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推行,如何通过药事管理来丰富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是医院管理中重要课题[2]。

2 改进医院药事管理和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的对策

2.1 深化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落实2009年5月卫生部印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增加药学部门人、财、物方面投入,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提高药事管理水平,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订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患者安全。

2.1.1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申请,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组织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组织药学教育、培训,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等,。

2.1.2 加强特殊药品管理

根据《品和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品和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品和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自查评估并留有记录。

2.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文件,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级管理实施情况,每年至少2次定期公布本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建立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合理用药调查,对医师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给予相应处罚。每年至少2次组织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知晓率。

2.1.4 建立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

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开展定期处方点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格处方采取干预措施;建立ADR监测管理组织、建立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2.1.5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严格按照药品采购、验收、保管、配发制度规范操作,加强温湿度、冰箱温度管理,药剂科参与监管病区、抢救车备药,达到安全用药。通过药事管理质量检查可提高民营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环境。

2.2 转变观念,加强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药学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转变观念,强化药学服务意识,深化医院药事管理,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物科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加强临床药师工作,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注重药物情报资料的收集,发挥计算机在药事管理上的应用。定期公布消耗前10位的药品名单,对使用前10位药品的医师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组织本院医药学专家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优先选用,编撰本院《药品处方集》,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学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收集整理药品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资料,在平凡岗位上,不断探索总结,通过办药讯、医院信息系统、讲座等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 。

2.3 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确保医疗安全。

2009年10月卫生部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医院内部应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保障医疗安全。在医院感染管理、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确保安全规范,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4 加强医院药学人员的培养,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度

2002年1月,卫生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在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2008年卫生部又通过试点《临床药师制度试点方案》探索临床药师的准入标准、工作模式、岗位责任和管理制度等。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与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等。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指出“药品加成将逐步取消,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措施予以补偿”,这对药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人才应与医学人才同步发展成长,通过自修或继续教育,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拓展知识面,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Z].2009.

[2] 卫生部.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Z].2010.

上一篇: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112例效果分析 下一篇:病房内医疗废物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