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时间:2022-05-07 09:05:59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让我们明白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出自己的个性,让课堂上充满生机活力,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会出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力求让学习鲜活,让学生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中心句时,我故意提出了相反的概念,并引证社会上一些做好人好事却被人误解的事例。这一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论点一出现,立即引发了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走出课本,联系实际,慢慢地学生也学会了用事实讲话,用清晰地思路来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更加地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是正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上的精华所在,学生爱学也乐学,并且,这堂课也有意外收获:部分同学会对辩论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因此而爱上辩论。

二、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虽然课堂活动是双方互动,但我个人认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针对一些能突出课文重点、难点、中心思想的问题设计成几个小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即使有些幼稚的回答,教师也不用去刻意纠正,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就能把问题解决,通过他们的集体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且,由这个问题还能衍生出更多更深更广的问题,这对于文章的理解,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课堂,效率比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效率不知高了多少。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教师感到欣慰:学生不仅仅将课本中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他们真正地将课堂当成了自己的学习乐园,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光荣。

三、强化朗读指导,让小学语文教学有声有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以此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含义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都会自然而然地品味出来。我们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用这样的方法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积累了词句、逐步提高了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热爱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会给学生带来进步的动力。

一是教师要做到“见微知著”,善于捕捉闪光点。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了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二是分层次教学,提高弱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就是让优生吃得好、弱生吃得饱,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弱生能够变成优生,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可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还要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真的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就是最棒的那个!”“天!这是我们大家嘴里经常说的那个你么?你给了我们多大的惊喜啊!”“谁说你不能进步?我就不相信他们的这种观点!”“能够教你,其实是我的一种幸运!”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信心。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一旦拉近,学生便会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综上所述,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我们常说“学无定式,教无定法”,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教法就会不同,“因材施教”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但不管怎样教,能让课堂变得高效,能让课堂变得和谐,这样的教法就是有效的,就是科学的。

上一篇: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快乐中长大 下一篇:动之以理 导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