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07 06:17:01

新形式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精神文化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时,群众文化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新形式下群众文化的特点出发,浅析了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式服务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为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就是:因为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群众文化在新形式下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明确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群众文化呢?

群众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的群众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指当代社会所体现的主要意识形式和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制度。然而,目前我们一般讲的群众文化是指在群众自身职业之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群众自己开发、自我娱乐和自己参与形成的一种娱乐方式。

二、落实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党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还应该是面向群众的文化。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是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体现。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相互聚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站在民族富强和振兴的高度,建设群众文化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促进了四个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只有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

2、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生活在精神空虚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也就过得不幸福。社会主义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社会,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也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幸福充实的日子的社会。因此,只有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全的文化服务,正确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使得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过得充实和美满。

三、新形式下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工作

1、广泛发动,激发群众热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要想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得群众化工作开展得更有意义。首先,通过大力宣传鼓舞,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文化条件等途径,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其次,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发展一批热心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并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带头和榜样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再次,吸纳一些优秀的专业院校和社会人士进行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最后,各级政府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促进街道社区文化馆、文化站等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网络,让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更深入更彻底。

2、加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拓展群众活动空间

群众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缺乏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就无法开展。因此,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拥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到拥有设施条件的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例如,通过对文化广场、艺术馆、图书阅览室等进行有序的管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素质。其次,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先进科学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在文化广场增添基础体育设施,为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来提供了条件。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和建设群众文化的基本保障,扩展了群众的活动空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结合群众实际,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不同于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众是社会中比较广泛且普通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平凡的人生,具有着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因此,人民群众更喜欢现代化的,通俗化的,潮流化的文化艺术。我们在发展群众文化要考虑到群众主体的特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让群众文化内容与群众亲近。首先,我们要转变群众文化工作的陈旧模式和体制。例如,各级政府在举办比较具有观赏价值的文艺比赛时,往往照搬照抄其他地区举办的模式,直接套用发言、表演、评委讲评和颁奖的模式,使得群众很难提起兴趣和想要继续观看的欲望。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生活入手,举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才会受到群众的青睐。其次,我们要让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去学习经验,培养专业群众表演人才和创作群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品牌。最后,我们要极大资金和设备投入,通过完善现代化器乐、音响设备等,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多样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安排,促进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同时,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我们要结合群众实际生活,开展属于群众自己的文化建设内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宋清.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1)

[2]郑善女.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5)

[3]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管理的新趋向[J].青年文学家,2007,(03)

[4]梁天明.群众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读曹锦扬论著《群众文化谫论》有感[J].江海纵横,2008,(05)

[5]李大光.打造群众文化建设新格局[J].戏剧文学,2004,(11)

上一篇:昆明拟出台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下一篇:女子监狱里的多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