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7 05:21:18

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收治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10天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天。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要掌握其临床特点及其特殊性,早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应用,具有较佳疗效。

关键词 阑尾炎 炎性肠梗阻 诊断 保守治疗

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但手术或术后处理不当即可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炎性肠梗阻有自己的临床特点,处理不当可引起感染,肠瘘等并发症。2006年6月~2011年9月收治阑尾炎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例,现进行临床分析,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诊断确切,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60岁,术中阑尾炎分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腹膜后阑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阑尾穿孔3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除1例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引流术外,其余均行阑尾切除术。本组病例均在术后1周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6例均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明显伴恶心,吐4例,肠鸣音减弱4例;肠鸣音消失4例;进行性腹胀4例;6例有轻度腹痛,但部位不固定,未触及明显肠袢或包块,无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腹部X线平片: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液平;B超检查提示肠壁轻度水肿,增厚,肠腔积气。血钾检查正常范围,排除低钾性麻痹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全组早期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方法:①持续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④使用生长抑素;⑤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防治毒血症,对抗厌氧菌;⑥用温肥皂水低压灌肠及肛管排气。

结 果

本组8例均无死亡,除1例阑尾脓肿2个月后再次手术切除阑尾外,其余均未再次手术,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内8例均正常。

讨 论

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术后早期由于腹腔内炎症较重和手术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不同于术后继发于腹腔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因素造成的肠麻痹。本组8例,除2例单纯性阑尾炎,因系腹膜后阑尾手术时间较长,约1.5小时。腹部手术形成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主要在于手术对肠管壁的损伤,腹膜内炎性物质残留,积血积液使炎症加重等,导致肠壁水肿与渗出并存,从而形成粘连使肠腔通畅受限,影响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但主要是动力为主。

如何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本组8例患者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①有腹膜炎症状或腹腔内存在感染灶,手术创伤重,操作范围广;②大多发生在术后1~2周,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后再次发生肠梗阻;③腹痛腹胀相对较轻,且腹胀较腹痛显著;④梗阻程度较轻,一般无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的肠袢和包块,无明显的金属音或气过水声;⑤X线示小肠内有不同程度的气液平,B超示肠壁水肿增厚;⑥炎性肠梗阻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效。具有上述特点一般可以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阑尾炎术后为何易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因所在单位系乡镇卫生院而农民因其卫生健康知识的缺乏,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阑尾炎认识不足,认为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治愈。8例患者均在村卫生所行输液治疗,最短的输液2天,最长的1例阑尾脓肿患者非手术治疗8天。故患者就诊时炎症较一般急腹症较为严重。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易致肠管壁损伤,也是导致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一般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鉴别,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发生在术后早期,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7~14天内。这是由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决定的。本组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2周内而其他类型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时间差异较大。因此不应将早期炎性肠梗阻与术后早期肠梗阻混淆不清[3]。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变范围较广,炎症造成的肠蠕动减弱是梗阻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肠壁水肿引起肠腔阻塞。而其他因导致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有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与早期炎性肠梗阻区别。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与治疗:①预防: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预防为主,对急性阑尾炎等炎性急腹症应早诊断,早手术,对农村患者应提高对阑尾炎疾病的正确认识,力争早期手术。手术方式力求简单有效,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管及相邻组织,术中彻底止血,清除腹腔积血积液,防止腹腔感染。术后积极防治腹腔脏器炎症,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肠粘连机会。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早行保守治疗[4]。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必要时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术后高分解代谢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促进伤口愈合。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以免导致低钾性肠麻痹,从而使肠梗阻症状加重。早期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能促进炎症消退,减轻肠壁水肿。给予适当抗感染治疗,防止肠道内菌群失调。温盐水灌肠,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守治疗过程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苏保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52.

2 肖金坛.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医学临床研究,2007,2:125.

3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

4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1.

上一篇: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下一篇:子宫全切术3种术式242例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