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中考化学复习效果

时间:2022-05-07 05:17:11

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中考化学复习效果

【关键词】记忆方法 初中化学

复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84-02

中考总复习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复习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能让学生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记忆不仅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化学中考总复习效果的“仙丹妙药”。

一、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是增强记忆的基础

1.身心健康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条件

在紧张的中考总复习阶段,学生每天都需要记住很多知识。我们知道,琴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断裂,同样,学生如果长期处在高强度的记忆劳动中,也会导致其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减弱,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进入复习阶段,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定时休息相当于给记忆涂上油,它能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此外,人的记忆力有强有弱,对于意志消沉、懒懒散散的人来说,拥有优越的遗传素质和良好的环境,记忆力也未必比其他人强;相反,对于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来说,记忆的挫折反而激起他的斗志,让他在记忆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心理学家也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的这种自信心。如有的学生常常自我暗示:“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肯定记不住。”有的学生一听说要背书就喊“头痛”,这些情况就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提前告知某个学生明天要提问的内容,学生听了自然会做好复习准备,到真正上课时他肯定能从容回答。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给不自信的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常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学生记忆的信心自然会倍增。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增强记忆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亢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且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千方百计排除干扰,让所面临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高潮”,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结合复习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化学家趣事、化学生活常识、有关化学应用的最新时事和科技新成就等,这样既能多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如2011年5月份,当时台湾食品掺假事件“黑心起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全球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在复习到“化学与生活”这个知识模块时,我就趁机把复方食品添加物“起云剂”和塑化剂DEHP的性质进行对比,并指出塑化剂DEHP用于食品,其毒性比三聚氰胺还强。这种就地取材、趁热打铁的做法不仅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长学生的化学见识,还让学生对食品存在安全危机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提高中考复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1.先理解后记忆法

理解能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理解并融会贯通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让学生触类旁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如,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C.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D.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对于此类题目,学生一直简单地认为不变就是守恒,所以,复习到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时,教师只要让学生理解:唯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复习中再遇到类似题目学生就不会弄错了。再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这三者的名称、化学式及化学性质,学生经常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三者的转化关系: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从而达到区别它们的目的。

2.适时复习才能强化记忆

许多学生都有这种错觉,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才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皓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使它转化为科学常识;其次要让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经常记忆;第三对难点知识要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刻。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记忆时间列在一张表中,并注明化学科记忆的时间及记忆的相关内容。把需要识记的知识做好了具体的复习时间安排,学生对什么时候记,要记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把记忆常态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复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给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

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揭示不同化学物质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让学生形成多种联想,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对于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的化学式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就不必逐一记住四种气体的化学式。只要联想到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的规律,就会想起这四种气体的化学式。此外,很多的化学物质都具有独特的性质,不同物质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用“一看到他就想到那个她”的联想方式,让学生的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使记忆得到深化。如,一看到二氧化碳就想到石灰水变浑浊;一看到含银离子的溶液就想到含氯离子的溶液,它们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等。

4.通过浓缩知识达到择要记忆

复习课具有运用知识量大的特点,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进行“浓缩”知识,这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催化剂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变是反应速率,不变是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可浓缩成“多合一”;分解反应可浓缩成“一分多”等等。

5.发挥韵味语言的记忆优势

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和感染力,它具有易上口、易记诵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生活来看,凡用韵之处,都可增加信息冗长量,方便记忆。如,中考常用5种原子团的化合价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唯有铵根为正一;其他均为负价根。”又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唱化学版歌曲《青花瓷》,这不仅能迎合学生追星的心理,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知识。

6.加强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复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复习酸、碱、盐这一块知识点时,经常遇到这类练习:

(1)如下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O2,Y是Ca(OH)2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

C.X是SO2,Y是NaOH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灰石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两道题的共性是要结合到物理的压强知识来理解,不同点是气球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打破复习课堂讲练结合的常规模式,跳出只有新课才演示、探究实验的定势思维。把事先准备好的跟题目图形一样的两个装置,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或教师直接演示),再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学板书设计的独具匠心,教具模型的恰当展示,幽默形象的比喻,生动有趣的语言,都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7.在运用知识中巩固记忆

大脑是通过感知、识记从而保存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进行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要经常运用,因为每使用知识一次就能让一些学生的正确回忆得到强化,让一些学生的错误回忆得到纠正,让已经遗忘了的学生再进行识记。

8.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不同的记忆方法

复习时,让学生因人而异,变换记忆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总结出记忆的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记忆的自信心,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具体化,最终达到永久记忆的目的。如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和思路,然后对其进行点评,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该方法;而对于思想保守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例题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再把学生做过的某些错题进行变形,变成学生会做的型题,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找到解决的记忆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对于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降低标准,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不求完全解决,只求有所提高,同时,对这类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称赞,消除其自卑心理,增强他们记忆的自信心。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经常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就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他们的记忆。所以,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记忆心理特点的方法并让学生掌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记忆的积极作用,最终提高化学中考总复习的效果。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下一篇:普通中学艺术班高考文化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