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5-07 11:03:25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的创新精神

摘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未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70-01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本人谈几点看法:

1.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学好数学。

2.挖掘自主参与学习的潜能

2.1 结合实际,自主参与,让学生体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亲身参与、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力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更好地促进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可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意义,真切的体验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尽量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了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画一张全班同学学习成绩、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在学习了《年、月、日》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并计算房间、课桌面等的面积,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调查、观察、测量、绘图、检查、计算等,必须亲身参与,不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2.2 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所以,学会自主参与的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如教学“梯形中位线”一课,寻找梯形中位线与底边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中位线与底边间的关系,并通过小组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梯形中位线定理。这样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应当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参与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2.3 自主探索、猜想验证,让学生去创造数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自主探索的欲望就会十分强烈,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教师就要创造探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通过学具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就会发现和同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从而自己发现了计算方法,总结出计算的公式,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更透。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猜想到比也有比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总结规律。整个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创造”出比的基本性质,就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功,原来自己就可以是伟大的数学家。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把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培养创造思维 学好高中化学 下一篇: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