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霸权下国产电影的救赎

时间:2022-05-07 09:07:49

论文化霸权下国产电影的救赎

【摘 要】国产影片该如何抵御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一直是华语电影人共同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好莱坞电影和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表现,总结了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霸权的关系,再从故事、场景、标志和演员四个方面介绍了好莱坞进驻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认为国产电影应该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文化霸权;好莱坞;国产电影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捧回奥斯卡奖,风光无限;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受到一致好评,影迷热捧。张艺谋的呕心之作《金陵十三钗》虽剑指国际锋瞄全球却终于名落孙山。华语电影在各大电影节上纷纷惨淡收场,不仅在国际得不到认可,在国内也失去观众的信任。在好莱坞电影的夹击下,国产影片的票房溃不成军,94%的中国银幕在放映好莱坞电影,只有6%在放国产片。美国文化已占据了全球文化输出的高地,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几大电视网的肥皂剧及娱乐节目、“自由”的无线广播,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媒介霸权。国产影片该如何救赎,成为华语电影人共同的难题。我们不能成为只为好莱坞买单的冤大头,不能成为以美国为尊的美国文化输出地,国产影片必须强大起来与好莱坞抗衡,避免成为美国文化的附庸。

一、好莱坞电影与文化霸权

我们如此关注好莱坞电影与国产影片之争,不仅是从产业角度上的金钱和利益,不仅是美国佬在中国老百姓的口袋中卷走多少钱以及中国电影人能不能赚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能否崛起,以及美国“文化霸权”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文化霸权在雷蒙德・威廉斯在《关键词》中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葛兰西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这种支配或统治并不限于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包括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更普遍性的支配。由此,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渗透进了大众的意识之中,被大众接受为“正常现实”或“常识”。

美国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已形成巨大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群体。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文化的宣传载体,伴随电影而来的美国文化很容易给国人造成对个人英雄主义,自由和人权的等等被夸大的、不实的意识形态体系,好莱坞占领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美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大获全胜的表现。

首先,电影镜头中的美国,往往被演绎为现代片中繁华都市的奢靡生活、西部片中广袤平原的自由驰骋、歌舞片中明亮舞台的尽情高歌……好莱坞电影为观众营造出一个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理念的国度。其次,人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全面的美国,但依然会对镜头里的“理想国”产生向往,并有了态度层面上的改变,认为美国文化就代表着现代和进步,并逐渐养成了美国电影里所涉及的美国价值观。最后,人们开始在行为上向着美国文化靠近,并在模仿中逐渐舍弃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美国文化开始在全球扩张,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从而,美国化成为全球化和一体化,美国成为世界的裁判。

二、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好莱坞显然已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默默将目标对准了中国。抢占中国市场的策略之一就是在影片中大量融入中国元素,提高在中国观众中的亲近感和接受度。

1.中国故事:花木兰

1998年,一部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引起轰动,但这是好莱坞影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看中国元素。花木兰在中国原是孝道、爱国、有勇有谋的象征,但在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片中,花木兰成了活泼可爱的少女,对爱情有着渴望。《花木兰》的成功,不仅让中国影人反思,同时也让好莱坞影人尝到了甜头。

2.中国场景:碟中谍

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至今已有四部。2006年上映的《碟中谍3》更是捧红了中国的一个旅游景区――西塘古镇。作为外景拍摄地的嘉善西塘古镇、上海陆家嘴金茂大厦,延安东路隧道和淮海路多次出现在影片中,我们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也能见到自己身边的熟悉环境。《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山”也取景于张家界,越来越多的中国场景开始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

3.中国标志:功夫熊猫

2008年,一只名叫阿宝的熊猫走进人们视野,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为背景,以中国功夫为主题,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人公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继续出品《功夫熊猫:盖世五侠的秘密》、《功夫熊猫2》等,以及功夫熊猫的小游戏,少儿图书等延伸产品也大获成功。

4.中国演员:从李小龙开始

华人演员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更是非常常见,从最开始勇闯好莱坞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到以后的闯好莱坞女星巩俐、杨紫琼、章子怡,到现在的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人,只要是个明星都可以进入好莱坞,跻身国际大牌行列。

我们的文化被美国用来赚我们的钱,这实在是可笑之至。中国文化被好莱坞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中国却苦于没有好题材。在国产电影尽是脑残和中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看到好莱坞是如何从中国文化中开辟的光明之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

三、国产电影的救赎

冯小刚说,“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好莱坞挤压国产片空间,但我们要找自己的问题。你没有观众,是因为你的电影不好看。”核心问题不是审查,而是中国电影确实很少出现精品,因此在强势美国文化占领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之下,好莱坞电影成为代表“精彩”的品牌,国产电影只能苟延残喘。太死守民族本土主义就会阻碍传播交流范围,传而不通;如果抛弃民族本土主义就会只剩下大众通识的元素,影片则失去文化的稀缺性。因此,我认为国产电影应该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救赎。

一方面,以学习西方模式符合世界潮流为重点。师夷长技以自强,好莱坞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它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包括故事题材、叙事模式、技术手段、表演风格等,这些构成电影的各种元素都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中心,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另一方面,以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特色为核心。萨伊德所言“东方主义”是东方在西方化的权力话语之下被他者化、被批判和描写的对象,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社会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形象不再是萨伊德所描述的原始落后、神秘奇诡,而是多以正面形象出现并且都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国文化本来极具价值,只是国产电影并未充分挖掘,反而被好莱坞用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中国电影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发扬中国元素的价值,同时借鉴好莱坞的题材选择与表达方式,加强国际合作,正确把控以电影为载体的文化的输出和输入。而今中国也正走上一条合作的道路,但是如何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取世界文化精华,去本土文化糟粕,才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康有金,郅锦.从美国电影大片看美国文化霸权[J].电影文学,2006(05).

[2]耿阳.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4).

上一篇:美男子的狂言和中国坏品位 下一篇: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